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2018年,以粳稻品种垦粳7号和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氮肥运筹方式:不施氮肥(N0)、农民习惯施氮(N1)、平衡施氮(N2)、减氮施肥(N3)和氮肥后移(N4),研究氮肥运筹对苏打盐碱地水稻氮磷钾养分积累转运以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氮相比,平衡施氮和减氮施肥显著提高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植...  相似文献   
92.
为促进黑龙江省水稻优质育种工作,本研究选取53份黑龙江省2000~2016年审定推广的水稻品种,根据品种审定年份不同,对其株型及品质性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株型上的变化为:剑叶变宽,倒3叶变长变宽,倒2、3叶基角变小;株高变高,倒3节间变长、倒2节间变粗;穗长变短,粒数增多,粒重增加,二次枝梗结实率逐渐增高。品质性状上的变化为: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蛋白质含量降低,食味评分提高。倒2、3叶基角小,倒2、3节间较长,一、二次枝梗结实率高利于稻米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93.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探讨了叶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各叶位叶片的长、宽均表现为减小的趋势;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小剑叶、倒2叶叶基角,适当增加倒3叶叶基角有利于光能利用,提高群体生物量,从而提高产量,在育种选择时,选择剑叶叶基角、倒2叶叶基角的角度更为有效;在一定范围之内增加倒1、倒2叶鞘的长度,减小倒3叶鞘长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保持足够的上三叶面积是获得高产、超高产的主要途径,对剑叶和倒2叶叶面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进行叶部性状综合评价时,倒二叶面积、单株上三叶面积、倒三叶叶基角和剑叶叶基角4个因子就足以代表17个叶部性状的全部信息量.  相似文献   
94.
东北三省不同年代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20世纪70、80、90年代和21世纪初有代表性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省份间及年代间水稻品种品质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了2000年以后糙米率和精米率略有下降外,东北三省水稻品种90年代前碾磨品质随着年代的演替逐渐提高;外观品质随着年代的演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0年以后品种粒长和长...  相似文献   
9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6个高垩白水稻品种和6个低垩白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垩白水稻品种穗长、千粒质量低于低垩白水稻,穗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垩白水稻品种中势粒、劣势粒的实粒数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每穴穗数和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产量与穗长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低垩白水稻品种的产量高于高垩白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96.
97.
寒地早粳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穗长的基础上,追求较大的单穗重而且结实良好是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着粒密度高是不利于产量提高的,而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即良好的结实率是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保证一定的一次枝梗数,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每穗的二次枝梗数是提高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产量与一次枝梗实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提高一、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尤其是提高一次枝梗结实率是寒地水稻超高产育种穗部性状选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8.
氮肥运筹模式下垄作双深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耕作方式[垄作双深(L)、常规平作(P)]和氮肥运筹[穗氮前移基施(F1)、调节氮前移基施(F2)、常规施肥(F3)]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肥运筹模式下垄作双深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垄作双深栽培模式下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与P处理相比,L处理改善了水稻产量,增幅达19.66%,其中LF1处理最高,达11 735.40 kg/hm~2,LF3处理次之。这主要是因为L处理改善了水稻产量相关性状,其中对穗数,一、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千粒质量,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SPAD值等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P处理相比,总体上L处理提高了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及食味品质,其中对稻米的整精米率及食味综合评分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总体以LF1处理最优。F1处理稻米加工品质最优,外观、食味品质较好,产量较高;F2处理食味综合评分最高,外观品质较好,但产量最低;F3处理产量最高,但食味综合评分最低,外观品质最差。综合考虑,以LF1处理最优,可实现增产并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99.
寒地早粳稻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寒地特殊的生态环境,以180份不同基因型早粳稻为材料,较系统地探讨了产量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变异,阐明了产量构成因素及物质生产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寒地早粳稻不同基因型间在产量上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保证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通过提高品种的分蘖能力来实现),提高品种的结实率,增加品种的千粒重是进一步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寒地早粳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都有很大的变异空间。在协调好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物产量是提高寒地早粳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
为筛选适宜寒地水条播栽培的水稻品种,明确水条播栽培下水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以29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水条播适应系数、适应指数和综合适应能力,结合主成分分析对水稻条播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能同时在水条播适应系数、适应指数以及综合适应能力上均表现为高度适应的材料共3份.穗粒数、成粒率、经济系数、千粒重和理论产量5个因子可作为水条播下水稻农艺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整精米率、垩白度、精米粒长、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5个因子可作为寒地水条播下水稻品质性状适应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