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为了扩增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铁依赖抑制子基因(RaDtxR)全长序列,对SiteFing-PCR技术做了改良。改良后的SiteFinding-PCR 技术更加简单、方便且省时。SiteFinding-PCR结果显示,获得的目的片段大小为937 bp,向前延伸了710 bp。RaDtxR 全长基因序列为654个核苷酸,编码21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表明,RaDtxR包含完整的铁离子依赖抑制子超家族保守结构域,在进化分类上更接近于白喉棒状杆菌毒素抑制子DtxR。同源建模表明,RaDtxR氨基酸序列含有典型的FUR/DtxR抑制子的HTH 结构。  相似文献   
32.
2014~2015年,美国、巴西等国爆发了一种症状类似于口蹄疫的水泡性疾病,病原被确定为塞尼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为了鉴别和诊断塞尼卡病毒A和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本研究针对塞尼卡病毒的VP1基因和口蹄疫的5’UTR基因,合成特异性引物,优化了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塞尼卡病毒A和口蹄疫病毒的双重RT-PCR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强,对塞尼卡病毒A和口蹄疫病毒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04 copies/μL、103 copies/μL。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临床快速鉴别塞尼卡病毒A和口蹄疫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豆粕抗氧化活性和对尖吻鲈生长性能、饲料效率的影响,以豆粕和发酵豆粕的水提物、醇提物为试验对象,测定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将发酵豆粕分别以0%(对照组)、0.5%、1.25%、2.5%添加至尖吻鲈饲料,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尖吻鲈鱼苗,采用自然光照,温度保持在26.5—30.5℃,每天两次(9:00和18:00)饲喂至饱食,共饲养12周。结果显示:发酵豆粕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DPPH清除率优于豆粕;各添加组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肝体比和肌肉脂肪含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且以2.5%的添加量为最优。  相似文献   
35.
为了验证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特酵001(以下简称发酵豆粕)对加州鲈生长性能的影响,以体重为14 g左右的加州鲈鱼苗为研究对象,以循环水的方式饲养加州鲈鱼苗,试验分为6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5%、7.5%、10%、12.5%、15%的发酵豆粕,通过6周的试验观察并分析不同添加量发酵豆粕对加州鲈生长、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配方饲料中添加5%发酵豆粕,加州鲈的增重率、特定成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发酵豆粕添加量组和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优于12.5%和15%发酵豆粕添加量组(P<0.05),7.5%发酵豆粕添加量组饲料系数显著优于15%添加量组(P<0.05),各组间粪便溃散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或7.5%发酵豆粕可提高加州鲈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但随着发酵豆粕添加量增加,加州鲈鱼生长性能指标及饲料利用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6.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病——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菌。罗伊氏菌素(Reuterin)是少数益生菌以甘油为发酵底物的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本研究旨在观察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不同细菌型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及不同储存温度对罗伊氏菌素抑菌性能的影响。利用甘油诱导罗伊氏乳杆菌合成罗伊氏菌素,通过丙烯醛-色氨酸法测定其浓度。以96孔板OD检测法和平板滴定法测定罗伊氏菌素对A型、B型、C型、D型和E型5种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比较-20℃、室温RT(25℃)及37℃储存24 h后的罗伊氏菌素对产气荚膜梭菌A型和C型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罗伊氏菌素样品浓度为26.13μmol/mL。不同浓度罗伊氏菌素处理后,96孔板法抑菌性能检测中A型和D型最为敏感,MIC值分别为0.78μmol/mL和0.52μmol/mL,B型、C型和E型菌株也较敏感,MIC值分别为1.57μmol/mL,1.57μmol/mL和1.83μmol/mL;平板滴定法中0.26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