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0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10篇 |
农学 | 178篇 |
基础科学 | 181篇 |
148篇 | |
综合类 | 1222篇 |
农作物 | 108篇 |
水产渔业 | 200篇 |
畜牧兽医 | 604篇 |
园艺 | 197篇 |
植物保护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213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草地贪夜蛾属于外来物种,今年首次迁入宣州区为害玉米,通过对其发生特点,为害状况,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的调查分析,当前草地贪夜蛾在宣州区仅仅在玉米作物上发现其为害。幼虫食量大,排泄物多,一株或数株玉米仅供其一头幼虫一个生活周期食用,成虫迁飞远距离扩散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在宣州区每年可繁殖5代,产卵量高,若不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对玉米的损失可达10%到20%,甚至绝收。幼虫喜昼伏夜出,防治应在清晨或傍晚,用对药剂,用足水量,对着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能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82.
为验证生物有机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于2019年在水稻上进行了肥效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料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加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率达7.36%,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3.
植被恢复演替初期对模拟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演替恢复初期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处理下坡面降雨的产流过程和人渗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开始之初,由于地表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人渗率比较大。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等物质的逐渐累积,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土壤的人渗特征也随之降低。剪草降雨小区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在降雨的初期,土壤的人渗性能相对较低,随着实验的进行,在雨滴的打击下,部分结皮被破坏,土壤的人渗率也随之增大。说明地表生物结皮的存在,降低了土壤的人渗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破坏地表生物结皮,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人渗性能,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对降雨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84.
85.
86.
目的 探讨嗜果刀孢菌对新疆其他主要树种的潜在危害,提高该病害的诊断和检测效率。 方法 本文将嗜果刀孢菌通过离体叶片接种至6科19种植物的健康叶片上,初步测定其致病性和寄主范围;参考tef1序列设计了嗜果刀孢菌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常规PCR和实时荧光PCR对76株嗜果刀孢菌和22株其它真菌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并优化实时荧光PCR的反应体系;另外,应用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田间自然发病样本和人工接种7、10、13、16、19、21、24、48 h后的野杏叶片样品进行常规PCR检测。 结果 15种植物叶片在接种嗜果刀孢菌5 d后出现明显病斑,不同寄主的病斑大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新疆小叶白蜡的病斑面积最大,达28.99 mm2,而紫叶矮樱、黄果山楂、新疆杨、鞑靼桑等4种植物叶片未发病。本研究设计的特异性引物W0404-14-F/W0404-14-R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为113 bp,对照及其它真菌无扩增条带。常规PCR检测的灵敏度为5.99 × 10−1 ng·μL−1。在野杏叶片接种10 h后通过常规PCR可在叶片内检测到嗜果刀孢菌。 结论 嗜果刀孢菌可为害15种其他树种,具有潜在危害性;PCR快速检测方法检测嗜果刀孢菌速度快、特异性强,本研究首次探索了嗜果刀孢菌潜在寄主范围及PCR快速检测方法,为由嗜果刀孢菌引起的穿孔病的诊断及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针叶DRIS营养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都匀1.5代无性系种子园20年生马尾松针叶中N、P、K、Ca、Mg、Cu、Zn、Fe、Mn、B等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和分析,初步筛选出N/P、K/N、Ca/N、Mg/N、N/Cu、zn/N、N/Fe、K/P、Ca/P、P/Mg、P/Cu、P/Zn、Fe/P、K/Ca、K/Mg、K/Cu、K/Zn、Fe/K、Ca/Mg、Ca/Cu、Ca/Zn、Fe/Ca、MgJCu、Zn/Mg、Fe/Mg、Zn/Cu、Fe/Cu、Fe/Zn共28对元素比值为重要参数,对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针叶作DRIS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马尾松针叶内Mn含量过高,平均值为767.01mg/kg,而B含量较低,仅为12.95mg/kg,马尾松的需肥顺序为Cu〉P〉Zn〉Mg〉Ca〉N〉K〉Fe。 相似文献
88.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疫苗浸泡免疫后鳜(Siniperca chuatsi)皮肤黏液中抗体消长规律,以揭示鳜局部黏膜免疫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及浸泡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鳜皮肤黏液中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211,抗体从开始形成到消失持续21 d;添加佐剂(IMS1312、葡聚糖、莨菪碱、食盐)可以提高鳜皮肤黏液及血清中抗体滴度和相对免疫保护率,其中添加IMS1312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免疫保护与抗体滴度成正相关(R2=0.79,P<0.05);以溶菌酶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后1周内即抗体未形成时,对鱼体起主要保护作用。此外,通过比较鳜血清与皮肤黏液中的抗体消长规律,发现血清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迟(第14天),抗体持续时间较长(42 d),初步推断鳜皮肤黏膜中可能存在相对独立于全身免疫系统的局部黏膜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89.
90.
2009年5月28日16点10分,四眼坪风力发电场首批两台850kW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从而结束了重庆市无风力发电的历史,填补了重庆电网无风力发电电源的空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