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发展杂交粳稻对增加稻农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水稻是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提高稻农收入有2种方式:增加水稻单产和提到稻谷品质。杂交粳稻兼具高产和优质的特点,发展杂交粳稻对增加稻农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杂交粳稻已经不存在重大的技术问题,大面积推广杂交粳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北方杂交粳稻亲本遗传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北方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背景,利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北方杂交粳稻亲本及其高代后续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鉴定和籼性程度分析。2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73个。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在相似系数0.66处可分成5组,各组间材料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64个恢复系材料的籼性程度参数值(ADi)的变幅为0.056~0.684;24个不育系材料ADi的变幅为0.087~0.381。分析表明,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双亲之间遗传距离应在0.30~0.60,恢复系的ADi应在0.26~0.50,不育系的ADi不应高于0.20,杂交组合的ADi应在0.20~0.40,同时杂交粳稻组合优势受母本的遗传背景的影响较大,母本自身应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43.
水稻抗旱选择导入系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广泛利用水稻种质资源隐蔽抗旱有利基因来全面改善品种抗旱性,以粳型恢复系C418为轮回亲本,以3个籼型品种(Manawthukha,粤香占,特青)为供体构建了抗旱极端选择导入群体.3个群体两种水分条件对比,千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均表现出正相关,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8**和r=0.64**;不同水分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分胁迫下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在所有群体中都是对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不同水分条件下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产量构成因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关系;优良株系在胁迫下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充分体现了远缘杂交优势,说明应用回交导入方法利用籼稻优良基因改良粳稻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不育系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制种产量低是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育系柱头外露率是影响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关键。遗传研究表明,水稻柱头外露率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广义遗传力较大(90%左右)。基因定位研究表明,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s大多数被定位于第2,5和8染色体上。自1996年以来,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加强了粳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遗传改良研究,通过导入籼稻的高柱头外露率基因,选育了一批高柱头外露率的粳型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由原来的30%以下逐步提高到80%以上,异交结实率可达到60%以上,杂交制种产量可提高到3.0-4.5t/hm^2,并配组育成了辽优5218(辽5216A/C418)、辽优1052(辽105A/C52)等杂交粳稻新组合,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利用100个杂交粳稻组合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对参试材料的米质粒型性状与其它米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并利用与粒型性状灰色关联度大的性状构建了基于粒型性状的选择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与粒型所有性状的相关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碱消值与直链淀粉含量与部分粒形性状呈极显著相关。回归预测模型构建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等4个米质性状的粒型回归模型的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为有效的回归模型,可以利用粒型对糙米率、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性状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46.
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分子育种材料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2000年开始了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分子育种的研究,2001年加入了农业部“全球分子育种计划”的重大专项课题,现在已经获得了大量的以C418为轮回亲本,以来源于全球不同生态型的水稻为供体亲本的分子育种材料群体,对北方杂交粳稻的分子育种课题进行了总结,对北方杂交粳稻恢复系分子育种材料构建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北方杂交粳稻分子育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总与评价。  相似文献   
47.
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株型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将株型育种与优质育种有机结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及典型冗余分析等方法,以10个不育系与10个恢复系配组的100个杂交粳稻为材料,研究了株型与稻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型与部分米质性状之间关系密切;倒2叶基角、单穗重在株型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直链淀粉含量及粒长在米质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倒2叶基角、株高和单穗重对米质性状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和透明度受株型性状影响较大。选择指数模型表明米质较优的北方杂交粳稻的株型为:剑叶、倒2叶较宽,倒3叶较短且窄,株高偏矮,秆长较短,穗子较长,穗数较多且单穗重较轻。  相似文献   
48.
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辽优0201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0201制种田中母本的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颖花数、单穗结实率、单穴成穗数在不同插植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单穗颖花数在不同插植苗数下存在显著差异,单穗结实粒数、单穴成穗数、群体穗数、测产产量等指标在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互作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距离父本不同的母本行在单穗结实粒数上也有显著不同,靠近父本的边行有利于提高这个指标;各处理中,D2P2(即插植密度为20.0cm×13.3cm,每穴插植苗数2苗)可作为该组合制种的较好设置,行比以1:4或1:5为宜.同时初步构建了辽优0201制种产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9.
采用小区对比法,对无水层栽培和常规浅—干—湿栽培模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栽培节约灌溉用水40%左右;无水层栽培能加大表层土壤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土壤养分的转化、吸收和运输;无水层栽培使植株生长减慢,无效分蘖减少,株高降低,植株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普遍降低,并最终导致产量结构发生改变,穗长、穗粒数降低,而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增产6.3%~9.7%;无水层栽培可实现增收节支1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50.
水稻雄性不育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光温敏核不育受1~2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育性表达受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光敏核不育基因被不同研究者分别定位在不同染色体上;核质互作型的雄性不育因细胞质类型不同,控制育性的基因不同;野败型和BT型的主要恢复基因均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的长臂上,BT型和滇型的恢复基因具有等位效应;细胞质中线粒体DNA于雄性不育密切相关,而关于叶绿体DNA与育性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