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3篇 |
4篇 | |
综合类 | 46篇 |
农作物 | 57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粳型恢复系的选育方法一是采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 ,将籼稻的基因导入粳型材料之中 ,通过基因重组 ,选育粳稻恢复系及其中间材料 ;二是利用已育成的粳恢骨干系 ,通过亲本改良 ,性状互补培育新的粳型恢复系。C4 18具有米质优良 ,抗病性强 ,株型好 ,配合力高、适应区域广等优点 ,是继C57之后北方粳杂育种的又一重大突破 ,它不但被我们直接用于配制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 ,而且还被做为骨干系用于新的恢复系改良之中。近年来 ,我们针对C4 18在辽宁中北部应用时 ,生育期偏长、制种区域受限制的问题 ,采用多种配组方式 ,选育新的具有C4 18优点… 相似文献
12.
13.
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旱稻及籼稻根系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根系研究的难度较大,根系育种相对滞后。采用盆栽的方式,对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进行比较,为水稻高产根系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常规品种相比,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根系优势,主要表现在发根力强,根系粗长,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根重和根冠比都较大;常规品种则根多、根细而分枝多,根系衰退晚且慢。(2)早稻品种发根力强、根较长,根系比表面积大,根冠比较大。(3)与粳稻相比,籼稻根较少,根体积较大,根粗长,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都较小,根冠比小,后期衰退早且快。 相似文献
14.
辽优4418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以辽4A和特异优质恢复系C418测配选育而成。通过近年的生产实践表明 ,该组合具有穗粒优势明显、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产量表现该组合1994~1995两年北方杂粳区试平均每667m2 产量498kg,比对照黎优57及辽粳326增产18.4 %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继续参加全国北方水稻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721.5kg,较对照秋光增产15.4% ,达极显著水平。1998~1999两年区试平均每667m2 产量682.5kg,较对照秋光增产7.4%。从生产示范结果看 ,2000年北方6个点平均每667…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构建两系不育系水稻P88S育性转换的积温模型。[方法]对2005年和2006年P88S在海南育性转换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88S在气温在26~28℃之间的可育性是由温度的绝对值和温度的累积效应决定的,并得到了1个基于双稳态的温度累积效应模型。[结论]利用积温模型可以有效地说明两系不育系春秋季育性转换温度的不对称性,即从可育转换为不育需要更高的温度,从不育转换为可育则需要更低的温度,并说明影响水稻育性的因素可能存在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杂交粳稻的制种高产配套技术。[方法]别通过手插秧播期试验、机插播期试验、喷施不同剂量多效唑化控试验、割叶试验、赤霉酸不同剂量处理试验和父母本不同行比试验,对影响杂交粳稻制种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始历期明显缩短;亲本机插种植的播期应比手插种植方式适当提早3~4d为宜。采用在秧苗喷多效唑有明显的控制株高的作用,多效唑用量应该根据不同亲本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施用600~900g/hm2为宜;割叶措施对提高结实率有一定的作用;杂交粳稻亲本赤霉素用量为75~90g/hm2为宜;母本与父本的行比以6∶2的配置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