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24篇
  29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根据渝东南地区气候条件,于2017年4月开始在重庆黔江进行降香黄檀引种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在黔江生长季7~9月生长速度较快,与原生地相比无显著差距,而春、秋季生长比较缓慢;露地栽培未有防寒措施的苗木均发生冻害,大部分苗木整株枯死,而有防寒措施的苗木均正常生长,未受冻害影响,可作为室内观赏花卉栽培。  相似文献   
532.
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华北潮土区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特征,为华北地区可持续性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建立的武清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用Biolog生态板技术,研究6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对照(A0)、单施有机肥(A1)、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A2)、常量化肥配施有机肥(A3)、氮肥增量配施有机肥(A4)和单施化肥(A5)]对华北潮土区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A1、A2、A3、A4和A5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了土壤碳氮比和pH;施用有机肥处理(A1、A2、A3和A4)显著增加了有机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培养96 h时,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变化顺序为: A2 > A3 > A4 > A5 >A1 > A0。A2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H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特征,A2和A3集中在第1主成分正方向,得分系数在1.125~1.473,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相似;A0、A1、A4和A5位于第1主成分负方向,得分系数在-1.157~-0.167。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主要为碳水类、羧酸类、氨基酸和聚合物类。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pH和微生物量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碳源代谢多样性。  相似文献   
533.
班组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在班组,班组是各项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载体。要搞好班组的安全工作,就必须重视班组的安全活动,因为班组安全活动的周期短、实效性强,在安全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4.
  目的  对油松JAZ基因家族特征及其与赤霉素负调控因子DELLA蛋白互作的功能域深入分析,旨在为解析针叶树以JAZ-DELLA为核心模块、茉莉酸(JA)-赤霉素(GA)介导的生长/防御平衡策略奠定基础。  方法  以油松全基因组数据为基础,筛选鉴定油松全部的JAZ家族基因成员,并分析其基本特征;构建多物种JAZ基因家族系统发育进化树,解析油松JAZ基因家族在系统进化过程中的特点;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明确油松中JAZ与DELLA蛋白互作的功能域。  结果  油松中共鉴定得到53个JAZ基因家族成员,均具有TIFY和Jas保守结构,而且在degron序列中进化出了更丰富的变异。多个油松JAZ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域包含响应JA和GA的顺式作用元件,并与模式植物中多个JAZ蛋白有着较近的进化距离。进一步实验发现,油松中5个JAZ蛋白(TIFY4、TIFY11、TIFY16、TIFY25、TIFY59)的Jas结构域与油松DPL(DELLA-like)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明确了油松中Jas结构域是JAZ蛋白与DELLA蛋白互作的功能域。  结论  明确了油松JAZ基因家族的基本序列特征,确定了油松中JAZ与DELLA蛋白互作的Jas功能域,为针叶树JAZ基因家族及JA-GA信号转导通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35.
以热钝感品种创两优丰占、中间型品种Y两优1号和热敏感品种农香32为试验材料,于抽穗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最高温度39.0 ℃、相对湿度75%~80%、光照度5.0×105 lx),通过测定高温处理与对照处理(大田栽培)花粉、花药的性状与光合特性及外观品质等,分析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花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创两优丰占、Y两优1号、农香32花药长分别增加了7.93%、10.96%、106.56%,花药宽增加了30.99%、56.79%、106.54%,花药体积分别增加了84.62%、167.92%、764.00%;花粉直径分别增加了5.83、3.50、2.60 μm;可育花粉率分别下降19.97%、23.12%、29.19%,柱头着粉数分别减少了10、8、9个,柱头花粉萌发率分别下降39.09%、39.83%、41.47%;3个品种整精米长分别降低4.59%、5.66%、13.12%,宽分别降低2.01%、3.18%、10.42%,长宽比分别降低了2.44%、2.55%、3.33%,结实率分别下降了23.39%、24.59%、49.49%,千粒质量分别下降了8.92%、16.86%、17.79%;3个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分别下降了7.87%、8.24%、17.98%,ΦPSII分别下降了19.05%、20.00%、24.14%,qL分别下降了30.00%、33.33%、40.00%,YNO平均上升了5.33%、7.46%、11.27%,表明其有效光能利用率、光反应中心活性和热耗散调节能力下降,胁迫解除后,Fv/Fm、ΦPSII、qL缓慢升高,YNO缓慢降低。综上可知,高温胁迫下水稻花药和花粉膨大,花粉活力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有效光能利用率降低;在高温胁迫下,热钝感品种较热敏感品种具有较好的花粉活性和散落特性以及光合特性,这可能是水稻耐高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36.
以无核白葡萄为试材,通过在不同高度(WP1:棚架上方50 cm,WP2:棚架下方50 cm,WP3:地上30 cm)进行每天1 h微喷调控,监测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和果粒生长发育,研究了不同微喷高度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无核白"葡萄的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喷处理的日平均SPAD值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WP1处理的日平均SPAD值最高;净光合速率中WP1、WP2、WP3处理分别较对照处理提高6.6%、11.2%以及降低1.5%。各处理果粒体积及增长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WP2、WP3、CK、WP1,其中WP2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在葡萄产量指标上,WP2处理产量最高,达51490.95 kg·hm-2,较CK增产6.7%;WP1、WP3处理分别较CK降低24.2%和29.1%。由此得出,在棚架下方50 cm处每天微喷1 h能促进葡萄光合作用,对葡萄增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37.
为提高黑土土壤地力,对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进行筛选研究。以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的不同耕作方式试验为基础,设置3个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处理:秸秆粉碎深翻还田(CK),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秸秆粉碎深翻+快速腐解剂(SF)。利用Biolog生态板法,测定黑土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耕作方式的AWCD值均显著增大。培养期内,AWCD的变化顺序为:KZF>SF>CK。培养144 h,KZF和SF处理的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CK。不同耕作方式之间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是研究区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玉米高留茬宽窄行栽培+秸秆覆盖+快速腐解菌剂处理(KZF)和秸秆粉碎深翻+快速腐解剂(SF)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38.
嵌入式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家居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基于嵌入式DSP技术和GPRS 远程通信技术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对家居环境中温度、湿度、CO2浓度、可燃气体泄漏、烟雾、火灾等指标进行安全检测,对检测到的安全隐患进行智能控制,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39.
Linux作为优秀的操作系统,在桌面应用、网络服务、嵌入式等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Linux系统的特性,分析基于Linux平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进行基于Linux平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让学生了解并掌握Linux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