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纪元初始 ,本刊编委会邀请部分茶叶专家、教授 ,就中国茶业世纪伊始干什么 ,如何起好步 ,开好局 ,开展了笔谈 ,现特予摘登发表。  相似文献   
92.
培养新世纪的新茶人——学习《吴觉农选集》体会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祖生 《茶叶》2001,27(3):16-17
20世纪中国茶业取得辉煌成就,主要原因之一,首推茶学人才的培养。吴觉农关于培养茶学专业人才的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培养方式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3.
刘祖生  王家斌 《茶叶》2007,33(3):125-128
吴觉农先生是我国茶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中国茶界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为中国茶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觉农茶学思想是在继承传统茶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创新逐步形成的。本文着重概述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
茶树受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茶树卵器的结构和受精过程。茶树的卵器由1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组成。有些卵器的助细胞之一在花粉管进入胚囊之前已开始退化,有些卵器的2个助细胞直到受精时仍保持正常的结构。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花粉管通过花柱通道到达珠孔,然后穿过退化的助细胞或助细胞与胚囊壁之间进入胚囊,并释放出2个精子和其它内含物。两个精子分别接近并贴附在卵核和两极核上,两性核的核膜溶解,精核染色质沉入雌核,并随之松解。最终雄性核仁和雌性核仁合并,形成具有单核的合子和初生胚乳核。初生胚乳核随即进行核分裂。通过鉴定两性核仁结合与否和观察  相似文献   
95.
骆耀平  刘祖生 《茶叶》2000,26(4):215-217,224
茶树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受诸多因子的影响,如砧穗的亲和性、砧穗的质量、嫁接时期和嫁接技术等.了解这些因子对茶树嫁接带来的影响,努力改善嫁接条件,有利于提高茶树嫁接成活率.此外,利用嫁接技术进行老茶园的改植换种,带来的已不仅仅是改换良种的效应,它涉及茶树的生育、生态的保持、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效应,深刻认识嫁接换种带来的各种效应,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
分析了苦丁茶多酚类总量、儿茶素组成、咖啡碱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苦丁茶含有少量的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不含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 )-儿茶素[( )-C],咖啡碱含量为0.0228~0.0436%,约为茶叶的1/100;维生素C含量为31.21~45.60mg/100g.在被测代谢物中,苦丁茶与茶叶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  相似文献   
97.
茶树新品种“浙农1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选育研究简况1963年春,我们从福丁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选出48个优良单株(编号福云1~48),并定植于选种圃。此后,对各个初选单株的生育期、高幅度、发芽期、芽叶性状、发芽密度、茶多酚与水浸  相似文献   
98.
99.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Ⅲ.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茸毛性状差异明显的品种福鼎大白茶、浙农109、祁门长叶、浙农12、浙农21、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五个杂交组合(福鼎×浙农109、福鼎×浙农12、福鼎×祁门长叶、紫芽种×浙农21、浙农21×紫芽种)的后代共6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芽叶茸毛的分布、密度、长度和粗度。用数量遗传学中的方差分析、亲子相关回归和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理论分析估算了茸毛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遗传变异系数(GCV)、狭义遗传力(h~2N)和相对显性势([h]/[d])。结果发现:(1)茸毛诸性状的 h~2B%均较高,依次为:密度(95.18%)>分布(88.77%)>粗度(85.28%)>长度(81.35%),说明这些性状主要受基因型控制。(2)茸毛诸性状的 GCV 值依次为:密度(52.31%)>长度(16.06%)>分布(12.50%)>粗度(6.05%)。说明选多毫良种从密度着手效果最佳,而以粗度作选择指标则作用不大。(3)茸毛诸性状的狭义遗传力(h~2N)和基因型效应分析表明,茸毛性状在F_1代中的表现大多偏向母本,特别是密度性状,母本显性效应占91.7%。这说明,亲子代间茸毛密度的相似程度较高,在以多毫品种为目标的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配应选茸毛密度大的品种做母本。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