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苦丁茶的生物学特性,在杭州气候条件下,苦丁茶100%顶芽萌动期在4月20日~4月25日,5月30日后逐渐形成驻芽,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只长一轮新梢,从100%顶芽萌动到驻芽形成期间,新梢生长前速后缓,新稍长度的倒数(Y)与时间天数的倒数(X)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顶芽的萌动期与生长速度主要受气温和日照条件的影响。100%顶芽萌动后20~25天为苦丁茶适采期。从其叶结构的切片观察,苦丁茶叶肉组织中未发现石细胞和单酸钙结晶等成份,海棉组织具有较大空腔。与茶叶(Tea)的结构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72.
矮化密植是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茶树矮化密植研究就是在这种新的栽培法的启发并与传统栽培法相互对照下逐渐开展起来的。本文仅对我们进行的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相似文献   
73.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1993,19(2):5-7
(五)茶叶加工在茶学中茶叶加工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处于经验阶段。本世纪50年代后,茶叶加工研究有了较大发展。近10余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引入,从而使加工研究出现了崭新的面貌。罗龙新(1992)综述了日本和前苏联在绿茶加工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包括鲜叶保鲜技术、高频杀青技术、负压揉捻技术、远红外和微波干燥技术,以及缺氧干燥技术等。据英国专利(1986)介绍,在缺氧条件下炒制绿茶,可长时间保持茶叶鲜度。赵正惠等(1990)创制的绿茶品质调控剂,能显著提高绿茶色、香、味品质。张堂恒等(1990)应用超滤与反渗透新技术,发明以鲜叶为原料,直接加工速溶绿茶、红茶、乌龙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该项工  相似文献   
74.
浙农翠柳     
“浙农翠柳”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茶树新品种选育组于1987年新创制的良种名茶。原料采自该系新育成良种——浙农121,经杀青→轻揉→整形→干燥等工序而制成。其品质特点是:外形酷似初展柳芽,色绿翠,  相似文献   
75.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省级良种4个(浙农121、浙农25、浙农117、浙农139),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3、浙农8-8、浙农6-10);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四是必须加强育种理论与育种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Ⅰ.形态特征及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地研究了6个茶树品种芽叶茸毛长度、粗度、密度、分布以及单位面积(mm~2)上茸毛体积等性状的差异性,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浙农12、浙农21,浙农109等新品种(系)在茸毛性状方面确为优于当前生产上广为种植并为人们所公认的多毫良种福丁大白茶的新良种。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浙农21和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正反交两个杂交组合共2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样本芽叶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按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分析讨论了茶树芽叶氨基酸组成的分离和变异情况以及基因型效应问题。 研究发现:(1)在亲本品种中,浙农21含有高含量的茶氨酸1.89%(占总量的78.25%),而紫芽种则含有高含量的精氨酸0.11%(占总量的27.78%)。(2)在F_1代群体中,精氨酸的出现率为25%。且相对显性势[h]/[d](0.92~1.00)分析表明为负向完全显性效应,而负向亲本浙农21精氨酸含量甚微,难以测出,说明精氨酸的合成与表达受隐性基因调控。(3)F_1群体中:茶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接近中亲值,并有一定的偏母本效应。天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则趋向于高值亲本,正向显性效应强。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的含量均趋向于低值亲本,表现出负相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78.
在美好的金秋季节,迎来了我们茶学系五十华诞的大喜日子。我作为一名在茶学系工作了48周年的老教师,对茶学系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今天感到格外的高兴和非常的激动。 回顾茶学系五十年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56)是艰苦创业的头5年; 第二阶段(1957~1977)是在政治大动荡中迂回前进的第一个20年; 第三阶段(1978~1998)是在科学的春天里阔步前进的第二个20年; 第四阶段(1998~2002)是四校合并后应更快前进的近5年。  相似文献   
79.
茶树杂交新品种"浙农176"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梁月荣  赵东  陆建良  刘祖生 《茶叶》2004,30(1):27-29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浙农176".品比试验表明,浙农176为早芽型品种,其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对照)接近;适制绿茶,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对照."浙农176"茶多酚总量和氨基酸含量高,分别超过对照4.1%和8.7%."浙农176"抗旱性、抗寒性较强,超过对照;抗病虫力与对照相当.  相似文献   
80.
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鉴定了苦丁茶的黄酮类物质,9个苦丁茶样品分离出12个不同峰,每个样品分别检出6~8个峰.经鉴定,多数苦丁茶样品含有芦丁、杨梅酮和槲皮素,苦丁绿细茶中这3种成分总量在93~851mg/100g之间,为茶叶(绿茶)的1.6~14.7倍;苦丁红细茶加工的发酵过程对这3种成分有破坏作用.苦丁茶黄酮类含量高于茶叶,可能是导致其品质风格与茶叶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