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浙江部分茶树良种的RAPD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海军  赵东  刘祖生 《茶叶》2002,28(4):197-198
2.2.3 电泳 将基因组DNA的扩增产物在1.4%的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溴化乙锭(EB)直接加到凝胶中,终浓度为0.5μg/ml。在100mA稳定电流下进行。电泳结束后在紫外检测仪上观察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并记录,最后拍照记录。2.2.4实验数据分析 将电泳获得的基因组扩增图谱的每一条带(DNA片段)为一个分子标记,并代表引物的一个结合位点,根据各个分子标记在相同电泳迁移率(相同分子量片段)的有无,统计得到所有的二元数据:有DNA扩增带(显形)的记作1,没有的记为0,强的条  相似文献   
52.
骆耀平  刘祖生 《茶叶》2000,26(2):92-94
前一讲中讨论了我国茶叶生产的现状,并对目前国内良种推广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本讲就茶树嫁接的原理与技术要求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3.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54.
刘祖生 《茶叶》2016,(2):121-123
正我国著名茶学家、茶叶加工专家、闻名海内外的评茶大师张堂恒先生,1996年8月5日病逝于杭州,迄今转眼20周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张堂恒先生是我学茶的启蒙老师。早在1950年秋,新中国刚满周岁之际,百业待兴,人才奇缺,以吴觉农先生为总经理的中国茶叶公司,委托武汉大  相似文献   
55.
解放10年来,党和政府对于茶叶事业人材的培养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关怀。除了通过各种短期训练班和中等技术学校培养了大批的茶叶技术干部外,还先后在安徽、浙江、湖南和西南等农学院创办了茶叶系(科)担负着培养高级茶叶技术干部的任务,以适应茶叶生产大跃进的需要。浙农茶叶系的前身是二年制的茶叶专修科,于1952年成立。至1956年改为四年制的茶叶专业,并改名茶叶系。茶叶系茶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忠于祖国、热爱劳动、在广泛农业科  相似文献   
56.
格鲁吉亞黑海沿岸一帶的山坡和平地全年滿佈着美丽的、綠色的亞热帶植物。在这塊溫暖而湿潤的苏联國土上生長着茶、橘子、檸檬、油桐、竹子和珍貴的桂樹。茶場几万公頃土地象舖上了天鵝絨地毯一样。茶叢佔据着平地和小丘并向山麓蔓延着。  相似文献   
57.
茶樹地方品种的調查与整理,是培育茶樹羣体品种的基礎,也是选育优良类型所必經的途徑。对我國各地区現有的地方品种進行系統的調查和整理,从而明确它們在形态学、生物学及生物化学上的特征特性,是我國茶叶科学上突出而繁重的課题。茶樹是長寿木本作物,其品种的好坏,对生產的影响比一、二年生大田作物更顯得重要。因此,在大力發展茶叶生產的今天,对地方品种的調查和  相似文献   
58.
一前言云南大叶种茶树是我国优良的茶树品种之一。这种茶树的产品具有优异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它不懂在色、香、味等品质上有着独特的风格,而且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也超过一般品种。据中国茶叶分级研究小组1954年分析结果:滇红水浸出物含量为45.01—47.93%,单宁为12.02—15.70%,茶素为3.66—4.16%;而普通红茶的水浸出物平均含量约为40%,单宁含量为8.0—12.0%,茶素为2.29—2.31%。同时,云南大叶种的生长期长,芽叶大,育芽能力强,这些都  相似文献   
59.
骆耀平  刘祖生 《茶叶》2000,26(1):38-40
[编者按] 自本刊21卷4期(1995)发表周汉忠等"老茶园换种新途径--短穗嫁接改种成园技术"一文之后,已引起人们关注.1999年9月本刊报道了浙江省茶叶学会和浙江大学茶学系联合举办"茶园良种化与无性繁殖新技术培训班"的信息后,更受到茶区广大专业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60.
世纪之交中国茶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祖生 《茶叶》1999,25(1):8-10
茶学学科的最大特色是文理结合。20世纪中国茶学研究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一)准备时期(19世纪末 ̄本世纪20年代);(二)起步时期(本世纪30 ̄40年代);(三)初步发展时期(50年代 ̄70年代);(四)全面发展时期(70年代后期 ̄90年代);最后简述了世纪之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