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9篇
  1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了解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激活蛋白对植物的促生作用,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对桃褐腐病菌的总蛋白进行了粗分离,并分析了各组分对小麦和小白菜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饱和度为60%时,桃褐腐病菌蛋白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 403.0μg/mL。在各种分离到的蛋白组分中,饱和度为40%、50%、60%的硫酸铵盐析得到的蛋白组分对小麦和小白菜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说明这些组分中含有能促进小麦和小白菜生长的激活蛋白。  相似文献   
12.
从盾壳霉中克隆耐碱相关的基因Ⅰ——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主要是从盾壳霉中克隆耐碱柑关基因,找到耐碱突变体,了解盾壳霉耐碱功能基因。采用基因标签法生成众多突变体,然后在预先确定好的一定碱性pH值PDA培养基上筛选功能基因缺失或不能正常表达的突变体,对于获得的突变体提取DNA,利用Tail—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利用获得的阳性克隆片段为探针.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分离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条件对桃褐腐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影响桃褐腐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营养条件等对桃褐腐病菌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桃褐腐病菌营养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pH值范围为6~7;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生长;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PDA+KNO3对生长最有利。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最适营养液为1%蛋白胨液。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病性品种的茄子幼苗在茄子黄萎病菌毒素处理后,其叶片及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茄子叶片及愈伤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处理时间延长和毒素浓度增加,细胞膜透性增大,且感病品种蒙茄4号电导率值高于抗病品种粘毛茄。品种抗病性与细胞膜透性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枯萎病是目前危害北京草莓产业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安全有效的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北京昌平地区采集的草莓枯萎病株中分离到引起草莓枯萎病的病原菌。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iam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4种杀菌剂进行筛选,其中,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φ=25%腈菌唑、w=60%嘧菌酯、w=70%代森锰锌、w=75%百菌清、w=50%异菌脲7种杀菌剂对草莓枯萎病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003、0.63、0.73、5.91、8.90、78.54、229.09mg/L;另外,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4种杀菌剂的药效可持续96h以上,其他3种药剂处理48h后对草莓枯萎病的抑制效果显著下降。因此,206.7g/L噁酮·氟硅唑、寡雄腐霉、w=70%代森锰锌和w=75%百菌清是草莓枯萎病防治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植物根际土壤细菌奠定基础。笔者采用稀释分离法,对12种不同植物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法初步确定了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不同,重茬地和多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12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Massilia等8个属的137株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占81.0%。芽孢杆菌属内占主要比例的有:B.megaterium、B.aryabhattai、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种,其中B.subtilis,B.amyloliquefaciens等细菌种类据文献报道为有益微生物,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开发和利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可培养细菌种类丰富多样,有望成为有益微生物资源库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3种生物农药对保护地番茄常见病害的室内药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病害产生抗药性以及番茄的农药残留问题,目前生产上迫切需要生物农药的推广和使用。笔者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3种生物农药对5种常见的保护地番茄病害的室内抑菌作用,测试药剂为植物源杀菌剂:10%霉菌消,60%灰霉散和60%霜霉散。结果表明,3种生物药剂对5种保护地番茄病害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10%霉菌消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为63 0%,60%灰霉散对番茄根腐病菌的抑制率为61 1%,60%霜霉散对番茄根腐病菌的抑制率达到76 4%。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从植物根围土壤中筛选到具有高效促生作用的细菌菌株的分类地位和促生效果,并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从33个供试土样中分离得到1 700多个细菌菌株,在小麦上进行了促进生长的筛选。经过初筛、复筛,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最终得到2株具有良好促生效果的细菌菌株ZX-7和ZX-9,菌株ZX-7和ZX-9处理的小麦根重比对照分别增加38.8%和26.1%,鲜重比对照分别增加26.9%和19.3%、株高比对照分别增加7.4%和3.9%。通过对其16S rDNA序列分析,两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抑菌活性物质,采用三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再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活性物质对桃褐腐菌的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得出结果:黄芩、甘草和威灵仙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M. fructicol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丙酮提取物和黄芩8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到80%以上,对菌丝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能够抑制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同时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抑菌谱较广。说明黄芩丙酮和黄芩80%的乙醇提取液中均含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