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27篇
  27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刘欢 《中国果菜》2015,(3):40-41
翻阅一下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自2007年至今九年间有六次明确提及"转基因":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2008年强调"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2009年和2010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品种产业化;2012年则强调进一步实施重大专项,提出了"分  相似文献   
172.
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玉米秸秆结构组成、物化性质和醇解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粒径的减小,4种粉体的堆积密度由0.11 g/m L逐渐增大到0.41 g/m L,比表面积增大了1.05 m2/g,休止角和滑角也都不同程度增大。采用激光法和扫描电镜分析可知,与普通粉碎相比超微粉碎能显著减小颗粒粒径,使得超微粉的平均粒径达到15.54μm,由于团聚现象,离散度增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超微粉碎破坏了玉米秸秆的晶体结构,结晶度显著减小,由44.72%减小到13.68%,表明超微粉碎能有效改善玉米秸秆的粉体性质。用微波和油浴两种加热方式对玉米秸秆进行液化,微波条件下,仅5 min超微粉液化率已经达到90.37%,而油浴需要近1 h才能达到90%以上,说明微波是一种有效的加热方式;常规油浴条件下,120 min超微粉液化率达到95.30%,而小于0.25 mm的普通粉液化率仅为84.83%,表明超微粉碎可通过增大比表面积和降低结晶度来提高醇解液化率。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明确超快速冷却对冷鲜羊肉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超快速冷却技术在产业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对宰后1 h分割的羊米龙肉分别进行常规冷却(冷却速率为1.94℃·h-1)和超快速冷却(冷却速率为15.10℃·h-1)处理,测定其贮藏过程核苷酸、游离氨基酸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其滋味活性值、气味活性值,确定冷鲜羊肉中关键的风味物质。【结果】通过滋味活性值分析确定5'-鸟苷酸、丙氨酸、谷氨酸为冷鲜羊肉的关键滋味物质。通过气味活性值分析确定13种化合物为冷鲜羊肉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包括8种醛、4种醇与1种呋喃类物质。醛类物质包括戊醛、反-2-辛烯醛、壬醛、庚醛、反,反-2, 4-壬二烯醛、反-2-壬醛、辛醛、己醛;醇类物质包括己醇、反-2-辛烯-1-醇、辛醇、1-辛烯-3-醇;呋喃物质为2-戊基-呋喃。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常规冷却处理组羊肉中呈味核苷酸5'-腺苷酸、5'-肌苷酸和5'-鸟苷酸逐渐降解成次黄嘌呤与肌苷,甜味氨基酸丝氨酸与苦味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显著增加,1-辛烯-3-醇、己醛、辛醛等挥发性风味物质逐渐积累,使冷鲜羊肉风味品质发生变化。超快速冷却处理延缓了羊肉中呈味核苷酸5'-腺苷酸和5'-鸟苷酸的降解,延缓了羊肉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等游离氨基酸与1-辛烯-3-醇、己醛、辛醛、壬醛、庚醛、己醇、2-戊基-呋喃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在保持羊肉鲜味的同时降低了苦味氨基酸、醛类、醇类物质对羊肉风味品质产生的不利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超快速冷却处理组宰后72 h的冷鲜羊肉与常规冷却处理组宰后6 h的冷鲜羊肉风味品质接近。【结论】超快速冷却处理延缓了冷鲜羊肉中风味物质与滋味物质的变化,使冷鲜羊肉的风味品质保持在接近僵直前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4.
为明确延安地区马铃薯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 20株病原菌,开展了病原菌的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0株病原菌中,编号为S1-1等14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编号为S3-2等6株被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通过致病性测定认为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是引起延安地区马铃薯产区镰刀菌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5.
农家旺叶面肥是一种高效烟草专用叶面肥。通过小区药效试验,农家旺叶面肥移苗后施肥,施用后从A、B、C处理的生长势、上中下三部位叶片的叶质重、干鲜比及单叶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地上部干重也明显高于对照,最适宜的产量可达177kg/667m2,中上等烟比例可达76.9%。分别比对照高出19.9%和15.6%。处理后烟株表现为还原糖含量低、氯离子含量低,烟碱含量高,氧化钾含量高,因此处理后的烟叶与对照相比,烟叶内在质量有很大改善,处理后的评吸质量好于对照处理,特别是烟叶的燃烧性,香吸味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6.
以角瓜籽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进行预处理,选取纤维素酶和Alcalase碱性蛋白酶以2∶1比例复配为复合酶制剂,研究了双酶法提取角瓜籽仁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角瓜籽仁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总加酶量7%、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20min,酶解pH 7.5,在此条件下角瓜籽仁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为74.2%。  相似文献   
177.
刘欢 《中国果菜》2014,(1):28-29
每年阳历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冬。我国民间习惯上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这一天的到来预示着万物收藏,天气就要变冷了。  相似文献   
178.
采用钼蓝比色法(molybdenum blue colorimetry, MBC)、乙炔还原法(acetylene reduction assay, ARA)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了分离自无脉苔草根际的6株根际促生菌溶磷、固氮及分泌激素的特性,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对筛选出的2株优良促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株促生菌的溶磷量在298.17~554.67 mg/L之间,其中菌株TPRS3的溶磷能力最强(554.67 mg/L);6株促生菌中有4株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在170.19~456.87 nmol C2H4/(mL·h)之间,菌株TPRS19的固氮能力最强,固氮酶活性为456.87 nmol C2H4/(mL·h),菌株TRPS3和TPRS12无固氮能力;6株促生菌均具有分泌植物激素的能力,其中3-吲哚乙酸(IAA)分泌量在8.20~86.36 mg/L范围内,赤霉素(GA3)在26.36~135.90 mg/L范围内,反-玉米素(t-Z)在9.55~141.68 mg/L范围内,菌株TPRS19分泌IAA的能力最强,为86.36 mg/L,菌株TPRS5分泌GA3的能力最强,为135.90 mg/L,菌株TPRS2分泌t-Z的能力最强,为141.68 mg/L,菌株TPRS3、TPRS5、TPRS12和TPRS19兼具分泌3种激素能力。经鉴定,菌株TPRS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TPRS19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这2株菌有望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9.
随着农兽药的广泛使用,其带来的污染环境、提高生物耐药性、危害动植物以及人类生命安全等问题备受关注,因此对药物残留进行实时、快速、有效地监测和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磁性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秀性能,如化学稳定性强、生物相容性高、吸附性能好、易于分离以及可通过表面修饰或改性的方法使其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方法的样品前...  相似文献   
180.
为研究植物的根际效应对原油降解的影响,以中国北方沿海滩涂优势盐碱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为对象,通过多隔层根箱种植试验,测定原油胁迫90 d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和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中不同根际距离(0~3.0、3.1~6.0、6.1~9.0、9.1~12.0 mm和﹥12.1 mm)区土壤中氨基酸含量、小分子有机酸相对含量、总糖含量、酶活性、细菌数量变化,以及土壤中原油、菲和芘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土壤低分子有机物各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土壤中相应成分(P0.05),其中总糖与氨基酸含量在0~3.0 mm根际距离区最大,草酸含量在3.1~6.0 mm根际距离区最大,均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各组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细菌数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1~6.0 mm根际距离区,均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各根际距离区翅碱蓬种植试验组原油降解率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翅碱蓬对照组(P0.05),最大值出现在3.1~6.0 mm根际距离区,显著高于其他根际距离区(P0.05),随着根际距离的增大,土壤原油浓度总体呈增大趋势。研究表明,翅碱蓬根际环境有利于降低土壤的原油浓度,且在3.1~6.0 mm根际距离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