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黑龙江省1981-2010年间育成的30个中熟大豆品种叶片主要生理性状遗传改良的研究表明,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年代推进而增加;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重可以作为高产育种选择的指标性状.  相似文献   
22.
白浆土理化与生物学性质恶化,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生物炭具备独特的理化性质,具备改良白浆土的理论基础。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白浆土白浆层理化性质及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增加白浆土白浆层水分渗透性能,A3处理的初始渗透率、平均渗透率、稳定渗透率、渗透总量分别为CK的3. 64,2. 75,2. 89,3. 03倍;生物炭增加了大豆各生育时期白浆土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生物炭增加了大豆单株产量和单株粒数,A2和A3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61. 83%和58. 45%,A1~A3处理的单株粒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8. 8%、48. 8%、51. 2%。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寒地水稻产量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将11个黑龙江省垦区水稻品系布置在8个不同生态点,使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显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基因型最低。参试材料稳定性最好的是建09-19,其次是龙粳21,稳定性最差的是垦稻10-2206;试验点中对产量鉴别力最强的是二九一农场,其次是八五六农场,再次为八五○农场,最差的为江川农场。建09-17在八五○农场和八五七农场,垦10-1624在八五六农场,垦稻10-2206在二九一农场和友谊农场,垦09-1709在江川农场、农垦水稻所和兴凯湖农场表现出最佳适应性。  相似文献   
24.
东北地区水稻品种与日本引进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个表型性状和40个SSR标记,对我国东北18份水稻选育品种和13份日本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82个表型变异和108个SSR等位基因,其中中国东北水稻品种表型变异数和SSR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2和103个(平均2.54个),日本引进品种表型变异数和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3和94个(平均2.32个)。遗传变异主要...  相似文献   
25.
为了有效利用外引的春小麦种质资源,明确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所收集该省育成的小麦品种(48份)以及从外省引进的部分种质资源(90份)为材料,通过比较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20.61%)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2.44)均高于黑龙江省小麦育成品种的平均值(17.91%和1.95)。用离差平方和法将138份材料聚为3个大类群,其中第一类群材料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优,其株高在70 cm左右,不孕小穗数少,小穗密度大,多粒性好,穗粒数多,千粒重、穗粒重和单株粒重适中,是春小麦育种较为理想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6.
采用田间试验以基肥和返青肥两种施肥方式,施生物硅肥量为0、150、300、450、600、750 kg hm-2六个水平,研究了白浆型水稻土不同生物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生物硅肥施用量(450 kg hm-2)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可使叶绿素的含量提高9.6%,从而延缓了水稻功能叶片的光合功能期;水稻叶片的保护酶(CAT、POD)在施用生物硅肥后可维持较高的活性或受到抑制程度较低,使所受膜脂过氧化程度(MDA的含量)相对较低,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 kg hm-2时水稻叶片的CAT、POD活性达最大值,MDA的含量达到最低值,这说明施用生物硅肥促进了膜脂脱氧化作用,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施用生物硅肥后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促进了可溶性糖向淀粉的转移和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协调了源、库关系。在本试验中,生物硅肥施用量为450 kg hm-2效果最好,施肥效果各处理表现为:Si3>Si4>Si5>Si2>Si1>Si0,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两种施肥方式做基肥的要比返青肥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7.
生物制剂降解氯嘧磺隆残留对水稻根系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模拟不同水平氯嘧磺隆残留条件下,不同生物制剂用量对水稻根系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氯嘧磺隆即可对水稻产生药害。生物制剂能够显著降解≤0.5mg/kg残留氯嘧磺隆,修复污染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水稻穗粒数、每穴穗数,提高产量。当氯嘧磺隆为6mg/kg时,生物制剂已不能降解其残留药害。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知:生物制剂最佳经济施用量为30kg/hm2。  相似文献   
28.
为鉴定寒地水稻在全生育期干旱条件下的齐穗期抗旱性及筛选抗旱性鉴定的适宜指标,以其齐穗期伤流量、干物质量、高效叶面积等17个性状为指标,采用对数主成分分析法对12份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对数主成分分析将17个单项指标的抗旱系数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3.829%。依据抗旱综合评价S_f值将12份材料分成3类,第一类包括齐粳10、DPB120和DPB15,S_f值在0.548~0.609之间,属于干旱敏感型;第二类包括垦稻24、DPB71、绥育117463、绥育118146和绥粳21,S_f值在0.660~0.764之间,属于中抗旱型;第三类包括DPB70、绥稻3号、DPB112和莹稻2,S_f值在0.859~0.872之间,属于强抗旱型。基于灰色关联系数大小和鉴定效率的考虑,确定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干物质量和主穗颖花数作为寒地水稻在全生育期干旱条件下的齐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施钾量及钾肥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盆栽试验,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16盆,3次重复,设置施钾量3个水平,钾肥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3个水平。结果表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根分叉数在40∶60处理间明显增加,较00∶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6.58%、20.33%、16.35%、4.24%、18.18%、17.11%。在施钾量处理间,随着钾肥用量的减少,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干物重也随之下降;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40∶60处理极显著高于00∶100处理,分别增加了12.52%、9.69%、6.55%。减钾30%处理可以有效地增加穗数和结实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产量在40∶60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高于00∶100,提高了26.06%。因此,常规施钾下产量高于减钾处理,苗田与盆栽分配比例以B3(40∶60)最佳。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鉴定北方粳稻种质资源的苗期耐盐碱性并筛选耐盐碱性鉴定的适宜指标,为北方粳稻耐盐碱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线性对数主成分评价法,对水稻苗期进行盐碱胁迫,以水稻苗期的13个性状为指标,从形态特征、物质积累、生理特性对56份北方粳稻种质资源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结果】利用对数主成分分析将13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转化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6.368%。根据耐盐碱综合评价值Sf将56份材料分成5类,分别为极强耐盐碱型、强耐盐碱型、中耐盐碱型、盐碱中敏感型和盐碱敏感型。龙粳29、NF13G280、长白9号、龙粳46属极强耐盐碱型,占总材料数的7.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3个指标的耐盐系数与耐盐碱综合评价值的关联系数大于0.5,可作为苗期耐盐碱性筛选的指标。【结论】从56份北方粳稻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龙粳29、NF13G280、长白9号和龙粳46等4份极强耐盐碱种质材料,从13个指标中筛选出株高、百株地上鲜重、百株地上干重作为苗期耐盐碱性筛选的指标,该统计方法适宜作为北方粳稻苗期耐盐碱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