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四种抗菌药物对鲫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2℃~25℃条件下,选取来源一致、规格齐整、健康无病,体重4 g±0.2 g鲫鱼苗,用培氟沙星、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痢菌净4种抗菌药对鲫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每种药物在不同时间对鲫鱼苗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求出4种药物相应的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4种药物对鲫鱼苗24 h的LC50分别为1 935.981、314.141、265.031、35.46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 863.621、154.231、177.05、130.53 mg/L;96 h的LC50分别为1 840.011、129.54、1 121.59、126.57 mg/L,SC分别为538.19、304.13、328.563、7.73 mg/L。表明培氟沙星、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对鲫鱼可安全使用,痢菌净毒性较大,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32.
氟苯尼考单剂量腹腔注射和灌服后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健康鲫150尾随机分成两组,按30mg.kg-1剂量分别单次腹腔注射和灌服氟苯尼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腹腔液射和灌服两种给药方式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腹腔注射和灌服给药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ρ=3.465 5(e-0.51t-e-14.88t)和ρ=7.669 9(e-0.04t-e-0.12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905±0.056)和(1.803±0.133)mg.L-1.h;分布速率半衰期(t1/2Ka)分别为(0.047±0.001)和(5.962±0.021)h,消除速率半衰期(t1/2Ke)分别为(1.367±0.025)和(16.763±0.017)h,体清除率(CLB)分别为(0.102±0.001)和(0.018±0.017)L.kg-1.h-1,最高血药质量浓度(ρmax)分别为(25.289±2.664)和(42.137±3.887)mg.L-1。  相似文献   
33.
环丙沙星是第3 代喹诺酮类抗菌作用较强的药物,抗菌谱广,对细菌、支原体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临床分离的一些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菌株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控制由敏感病原体引起的胃肠道感染、肺部感染、泌乳和生殖系统感染和局部感染等,也用于水生动物和家禽的疾病防治。文章就其抗菌谱、临床应用、与其他抗菌药的联合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大熊猫源大肠埃希菌对新型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普多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从大熊猫体液分离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大肠埃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环丙沙星、麻保沙星和普多沙星通过体外逐渐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诱导其成为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诱导耐药菌株的靶位基因gyrA和parC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排泵在体外耐药中的作用。【结果】采用体外浓度递增法可诱导大熊猫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环丙沙星最易产生耐药性,其次是麻保沙星,普多沙星相对较慢。普多沙星诱导的耐药菌首先在gyrA基因发生点突变,随着MIC的升高,靶基因突变位点也逐渐增多。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的4株耐药菌的gyrA基因出现Ala 119Glu突变,而该突变在普多沙星所诱导的突变体中未发现。acrB,emrE和mdfA 3种外排泵基因在所有诱导的耐药菌株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量表达,特别是在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普多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3种受试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均随MIC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普多沙星引起的大熊猫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主要由靶基因的点突变和外排泵基因的过量表达所导致。  相似文献   
3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广谱高效、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及耐药性小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但由于盲目及不合理应用,使得其耐药性近年来呈蔓延增长趋势,且耐药机制愈来愈复杂多样。文章就近年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及其特点作了综述,并分析了其耐药机制,提出了减缓耐药性的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6.
分别测定了SD在6只健康家兔及6只肾损害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单剂量静脉快速注射SD 140mg/kg,8h内不同时间心脏采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SD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配置符合无吸收因素二室开放模型。药-时曲线方程为:C正常=13.429e^-7.968t和 32.928e^-0.522t,C肾损=16.559e^-3.942t 26.433e^-0.322t。肾损害家兔与健康家兔相比,α下降了50.53%;8下降了38.34%;t1/2α延长了123.46%;t1/2β延长了63.15%;AUC增加了34.22%;CLB降低了22.12%。结果显示家兔肾功能损害后,SD在其体内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提示在肾脏损害时应相应增大SD给药间隔时间或减小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37.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E-test,测定磷霉素对不同耐药类型的犬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磷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表明,磷霉素对大肠杆菌,包括对其他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MDR)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和MBC分别为0.25~4.00 mg/L和0.50~32.00 mg/L。时间-杀菌曲线法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磷霉素浓度的增加,杀菌效应也明显增加,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的特性。本研究为磷霉素临床控制动物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及防控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8.
亚硝酸盐中毒鲤的血液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0尾体重为(5.0±0.058)g鲤(Cyprinus carpio)鱼种,观察鲤亚硝酸盐氮中毒后的症状和死亡情况,测定各浓度组中毒鲤的红细胞数量(RBC)和血红蛋白(Hb)含量,并对中毒死亡鲤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亚硝酸盐氮(NO2-N)对鲤48、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6895 mg/L和9.3111 mg/L;安全浓度为0.8308 mg/L。亚硝态氮的浓度和血细胞数量呈负相关性,而与血红蛋白的含量不相关。高浓度的亚硝酸盐使得试验鱼的鳃和肝胰脏组织产生异常变化,出现血管扩张,充血或淤血以及细胞变性等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而低浓度组的组织发生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9.
10周龄SD大鼠单剂量腹腔注射5mg/kg玉米赤霉烯酮(ZEA)玉米油溶液,分别于攻毒后3,6,12,24,48,72,96 h剖杀取卵巢组织,检测不同时间卵巢组织中p53和NF-κB的表达.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卵巢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卵巢组织中均有p53和NF-κB的表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动态变化.试验组p53在3,6,12h时表达量上调,12 h后表达量逐渐下降,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NF-κB在3h表达量最高,而后表达量开始降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大鼠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可引起卵巢组织的病变及颗粒细胞凋亡,且p53和NF-κB在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0.
正本刊讯(特约记者刘晓强报道)1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施行渔船进出渔港报告制度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决定自今年8月1日起对大中型渔船施行进出渔港报告制度。根据《通告》要求,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组织研发了渔船进出渔港报告系统并于3月1日起试运行。为确保系统平稳运行,制度顺利实施,2月27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