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包钢尾矿重金属溶解浸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包钢尾矿中重金属(pb、Cd、Zn)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浸出特性,研究表明混合搅拌3h可使体系达到溶解平衡;浸出液的重金属离子浓度随液固比(L/S)的减少而逐渐增加;重金属的溶解浸出率随浸取液pH值的降低而增加,pH在2-6时浸出率变化不大,当pH为1时,尾矿中重金属的浸出率显著增加;浸取剂中H+对各元素浸出的影响程度分别为Pb>Cd>>Zn;浸出率也随浸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42.
不同施肥处理对牛角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角瓜种子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通过N、P、K 3因素3水平及其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分析了各元素及其水平对牛角瓜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牛角瓜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05d试验期间不同处理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处理6(N 2.50g/株、P 2.25g/株、K 1.0g/株)苗高指标是最好的,是对照组的3.7倍;处理3(N 1.25g/株、P 2.25g/株、K1.5g/株)的地径指标最好,是对照组的1.95倍,且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对牛角瓜幼苗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为NPK,最佳施肥方案为N 2.50g/株、P 2.25g/株、K 1.5g/株。  相似文献   
43.
4个抗虫棉品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本所近几年新选育的常规棉丰产品系和抗虫棉品系 ,进行双列杂交 ,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抗虫棉和常规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 ,旨在了解抗虫棉和常规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为改进抗虫棉的选育方法、手段等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试验田进行。选用常规棉 4个丰产品系 41 65 ( 1 )、42 34( 2 )、42 76( 5 )、80 9 3( 7)和 4个抗虫棉品系运 1 48( 3)、中R93 3( 4 )、中R 68( 6)、冀 94 1 ( 8)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1 997年人工去雄配置杂交组合 2 8个 ,1 998年进行F1 随机区组试验 ,单行区…  相似文献   
44.
腰果混杂群体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4个单株构成的腰果混杂群体的遗传组成进行分析,评估其遗传变异水平,旨在为合理有效利用该资源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筛选出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6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79条。多态性带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38.33%、1.383 3、1.150 4、0.094 6和0.149 2。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0.017 1~0.250 5之间,平均为0.103 5。UPGMA聚类结果将54个样株归于4个复合组和2个独立组。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经过人们不断的探索,薯类作物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仅就红薯而言,它就可制做酒精、谷氨酸、有机溶剂、液体葡萄糖、淀粉、粉条等一系列产品。鲜薯加工成淀粉每亩经济效益可比加工前增加20%~70%。红薯制粉条在整个红薯加工产品中占5...  相似文献   
46.
玉米3种非组培转基因方法转化外源bar基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用3种非组培型转基因方法,即花粉介导、子房注射、萌动种胚法在玉米上转化bar基因,经大田筛选及PCR和PCR-Southern检测,证明均可获得转化植株。还分析了3种方法的转化机理,并通过转化率与操作简便程度的比较,认为花粉介导优于萌动种胚法,二者又优于子房注射法。  相似文献   
47.
以番木瓜根际分离出的4株具较好解磷效果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研究温度、pH、摇床转速、接种量、装液量和培养时间对4株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菌株在初始pH 7.0和发酵培养5 d时均具有最高的解磷能力,而其他4个因素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均表现出差异性。2株无机磷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均相同,分别为33 ℃和3 mL,但摇床转速和装液量不同,分别为180、200 r/min和60、50 mL;2株有机磷菌最佳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均相同,分别为31 ℃和160 r/min,但装液量和接种量不同,分别为60、50 mL和1、4 mL。  相似文献   
48.
小麦TaSnRK2.10的多态性及与农艺性状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蔗糖非发酵蛋白激酶(SnRK)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植物信号传递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小麦TaSnRK2.10的多态性,开发其功能标记,并进行标记-表型性状关联分析,为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方法】以30份多态性较高的六倍体普通小麦及其野生近缘种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材料,通过测序分析TaSnRK2.10-A的序列多态性;利用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对该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利用RIL群体(偃展1号×内乡188)对基因进行遗传定位;根据TaSnRK2.10-A序列多态性,开发分子标记,以262份普通小麦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分析基因单倍型与表型性状的关联特性。【结果】克隆了小麦TaSnRK2.10的A、D基因组序列,在由30份多态性较高的小麦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中,没有检测到来自D基因组的TaSnRK2.10-D序列多态性;TaSnRK2.10-A全长4 688 bp,包括启动子1 934 bp、5′-UTR 343 bp、编码区2 319 bp及3′-UTR 92 bp。在基因全长序列中共检测到15个SNP、2个InDel。其中,启动子区有8个SNP,5′-UTR有2个,编码区有5个。位于编码区的5个SNP中,2个存在于外显子,其中一个是非同义突变。2个InDel均位于编码区。根据序列多态性分别设计了启动子区的分子标记PM1和PM2,以及基因编码区的分子标记GM1和GM2。利用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将TaSnRK2.10-A定位于小麦染色体4A,利用RIL群体将TaSnRK2.10-A定位在染色体4A的标记Xwpt7001和WMC48之间,与2个侧翼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1 cM和25.7 cM。利用开发的4个分子标记,将自然群体的262份材料分为4种单倍型,分别与千粒重、单株穗数和每穗小穗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HapⅡ和HapⅢ是提高千粒重的优异单倍型。4 184 bp位点为C时,为高千粒重的优异等位变异。【结论】小麦TaSnRK2.10-A位于染色体4A。HapⅡ和HapⅢ是提高千粒重的优异单倍型,HapⅣ是提高单株穗数的优异单倍型,4 184 bp位点的胞嘧啶(C)是优异等位变异。  相似文献   
49.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a)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6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5%;抗病型占13.5%;中抗型占21.9%;感病型占27.1%;高感型占24.0%。在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中,Mo17类群的全部抗病,自330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PB类群抗病的较多,Ried类群和其他类群抗病的次之,PA类群和唐四平头类群中抗病材料缺少。  相似文献   
50.
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获得转bar基因再生植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农杆菌转化小麦授粉10d后的幼胚,经5‰PPT筛选获得大量正常再生植株。PCR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其中23%(18株)再生苗为转化bar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可明显提高对basta的抗性。还总结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高效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