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2篇
  30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为了探究南方红壤旱地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适宜的带宽与行比种植配置,以处理S玉米单作(行距70 cm,等行种植)和处理T大豆单作(行距50 cm,等行种植)为对照,设置5个不同的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分别是处理M:2.0 m带宽,2∶2行比;处理N:2.4 m带宽,2∶3行比;处理Q:2.8 m带宽,2∶3行比;处理P:2.4 m带宽,2∶4行比;处理R:2.8 m带宽,2∶4行比,每个处理种2带,3次重复,研究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在光、热、水、养分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季节利用率及被利用辐射量、有效积温和降水量比玉米、大豆单作的均值分别高30.6%、37.2%、41.0%和60.6%;玉米大豆间作组合光、水和热量利用效率均高于大豆单作,增幅分别为100.0%~137.5%、159.5%~207.9%和157.8%~204.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氮素利用效率分别比玉米、大豆单作高6.2~10.4倍和84.0~133.3倍,磷素和钾素的利用效率分别较大豆单作高44.5%~102.6%和102.4%~285.3%。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p...  相似文献   
382.
甜叶菊是一类新型低能甜味剂-甜菊糖苷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甜叶菊的大量种植及甜菊糖苷提取,提取后的甜叶菊废渣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甜叶菊废渣不仅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还富含有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及黄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合理的处理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甜叶菊废渣可作为新型饲料原料或饲料添加剂,直接添加或经发酵、提取后添加于畜禽饲料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综合应用,并探讨甜叶菊废渣的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甜叶菊废渣在畜禽饲料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3.
384.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的影响,解决设施内弱光环境导致的‘红地球’葡萄花芽分化不良问题。【方法】以‘红地球’葡萄为实验材料,温室自然光作为对照(CK),通过红(R)、蓝(B)、红蓝2∶1(R2B1)、红蓝4∶1(R4B1)、红蓝6∶1(R6B1)的LED光照处理,结合组织学、生理指标和成花基因表达。【结果】不同比例红蓝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的花芽分化有显著影响。R4B1和R6B1处理能显著提高设施‘红地球’葡萄成花率,其中,R4B1处理下花芽分化速度快、成花率最高,第5节达到66%,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增加,成花基因VvFUL、VvFT、VvAG、VvAP1、VvAP2、VvSOC1和VvSPL10上调表达,而VvLFY和VvFLC下调表达。成花基因与成花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R4B1处理下的成花率与VvFUL、VvFT、VvAG和VvSPL10表达量呈正相关,成花基因VvAP1与VvFT呈正相关,与VvAP2、VvAP3呈负相关;VvFLC和VvAG呈负相关,VvFT与VvAP2、VvSOC1和VvSPL10呈正相关。成花基因网络互作...  相似文献   
385.
收储制度改革下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鹤  顾莉丽  刘帅 《玉米科学》2021,29(4):175-180
利用2008~2019吉林省玉米相关数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吉林省的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仍保持稳定,玉米优势产区在收储制度改革前后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较稳定,非优势产区在玉米播种面积调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又出现复种现象。玉米流通性增强,流通成本增加。玉米价格的下跌激活了下游玉米加工企业活力,提高了开工率,企业转亏为盈,但盈利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吉林省内玉米加工企业仍以玉米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针对吉林省玉米产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86.
刘帅  蒋丽  杨博  熊贻伟  傅洪拓  刘波 《中国饲料》2022,1(23):92-100
为研究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6组平行试验,G0组为空白对照组,G1 ~ G5组为处理组,分别为乳酸杆菌组、0.15%月桂酸单甘油酯组、0.15%丁酸甘油酯组、0.15%月桂酸单甘油酯+0.15%丁酸甘油酯组、0.2%月桂酸单甘油酯+0.2%丁酸甘油酯组,所有处理组(G1 ~ G5组)需在投喂时通过喷涂的方式以1:4(菌液/mL:饲料/g)的比例拌入乳酸杆菌菌液。本研究测定了日本沼虾的生长指标、各免疫反应因子的表达和免疫相关生物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试验G1、G4组生长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4.99%和26.69%(P < 0.05),试验G1、G4、G5组特定生长率分别较对照组提升18.92%、18.92%和14.41%(P < 0.05)。在血清免疫方面,丙二醛(MDA)的含量表现为G1和G3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0.71%和47.61%(P < 0.05)|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则是G2、G4、G5组分别较对照组提升219.22%、140.94%、431.68%(P < 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方面,G2、G3、G5组分别较对照组提升50.92%、62.77%、115.36%。肝胰腺中与免疫相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S)活性,G1、G3、G5组分别较对照组提升50.37%、56.09%、50.66%(P < 0.05)|此外,与免疫相关的应答基因Myd88、HSP60和HSP70的表达各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综上,一定浓度的中短链脂肪酸甘油酯和乳酸杆菌联用,能显著地改善日本沼虾的生长和免疫性能。 [关键词] 日本沼虾|中短链脂肪酸|丁酸甘油酯|月桂酸单甘油酯|乳酸杆菌|免疫  相似文献   
387.
旨在选育高产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加快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以‘苏薯8号’为母本,‘渝紫薯7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多环境交替定向选择、高低世代组合筛选方法,育成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6号’。研究表明,‘宁紫薯6号’聚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平均鲜薯产量40100.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1.09%。平均干物质含量29.36%。食味评分77.8,比对照高7.8。花青素含量17.68 mg/100gFW,大中薯率84.7%。抗黑斑病和中抗茎线虫病。该品种高产稳产、食味品质优异,抗性较好,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可作为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紫薯品种,在长江流域薯区推广种植。笔者通过对育种策略的讨论,认为核心亲本的高效利用将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参与育种模式”将加速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8.
刘帅  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23,(2):108-110+114
[目的]定位筛选影响日本沼虾体重及出肉率性状的候选基因。[方法]收集成熟期且表现健康的日本沼虾,记录体重、出肉率,提取DNA进行测序并进行基因分型,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标记数据,利用多性状联合的全基因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方法检验与体重、出肉率性状存在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根据SNP的物理信息实现候选功能基因的筛选和定位。[结果]联合分析共定位到6个SNP位点,检测效率远高于单一分析的1个SNP,根据6个显著位点共定位到5个候选功能基因,除1个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外,剩余4个基因都与机体代谢、发育相关。[结论]完成了日本沼虾体重、出肉率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可为日本沼虾生长代谢的基因组水平揭示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日本沼虾的其他数量性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89.
甲状腺癌是最为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不同病理分型的肿瘤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均有显著差异。目前,动物模型是研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肿瘤发展和筛选药物的重要手段。论文综述了小鼠、大鼠、果蝇等实验动物,通过自发型、诱发型、移植型及基因修饰等建模方法,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精准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法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0.
刘绍熹  刘帅 《玉米科学》2022,30(2):183-190
从临时收储政策到“价补分离”政策,玉米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为了测度我国玉米在国际进出口市场上是否存在市场势力,本文利用“看市定价”模型,基于理论和实证视角分析玉米支持政策变化前后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回归结果表明,在实行玉米“价补分离”政策后,汇率对我国玉米进出口价格的影响显著,政策对我国玉米进出口价格的影响为负向。在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后,我国的玉米进出口价格下降,同时在玉米出口市场上呈现出较弱的市场定价权。因此,我国仍需从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玉米生产品质、持续推动政策实施以及完善玉米种植保险等方面入手,增大可获取利润的空间,从而获得更有利的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