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加强政务信息宣传 提高农机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咸宁市农机局认真部署农机政务信息宣传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出台奖励办法,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机发展动态、典型经验和新机具示范推广,提高了农机社会影响力,树立了农机部门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为生产领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其工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故障发生概率的降低,资源成本节约,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对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应用的方式和配制,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应用的内容,及其应用的意义进行了探究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自动化技术较为系统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产控制等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改变,人们需求方式不断增加,奠定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使企业更高效的获取有效信息,使人们更方便的获取所需,而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也不例外,它可以从大数据中筛选获取有效客户信息,进行实施高效的营销方式方法,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难度。本文简单阐述市场营销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中获取养分,让数据更好的为市场营销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咸宁辖区农民长期使用的耕作、排灌、收获、脱粒、加工等传统农具,大部分逐渐被农业机械所取代。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民踊跃购买农机具,投入生产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推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全市农机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最能体现农机化发展的农机装备、作业水平、经营效益、资金投入、社会化服务建设等5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的咸宁,现代的农民,由于农机化水平的提高、种植观念的转变,驾驶着高性能、复合型机械驰骋在农村广阔的田野,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8月8日,咸宁市嘉鱼县玉米机收现场会在潘湾镇举行,推介机械收获新技术,服务“三秋”农业生产。湖北省农机局皮少成副局长、徐华侨处长、咸宁市农机局伍朝红局长及各县市区农机局局长、业务股长参会。嘉鱼县副县长魏萍参加了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企业资产管理最关键的内容之一,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以及管理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水平,某种程度上是握住了整个公司的命脉。因此,本文旨在思考如何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管理,以及如何解决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后续的改良方案,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以来,咸宁市农机部门以实施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为抓手,引导农民转变种植观念,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建设新型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为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咸宁市农机部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充分发挥农机在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达到稳定排肥、排肥流量可调控的目的,设计了改善排肥流量均匀性的叠片式啮合圆弧齿轮排肥器。通过对排肥器结构设计与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叠片式啮合圆弧齿轮排肥器排肥量的主要因素为排肥器工作槽长与排肥轮转速。设计仿真试验研究排肥器排肥量随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对结果进行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选取排肥量变化曲线拟合斜率表征排肥流量,发现排肥流量可调控且与工作槽段长度、排肥轮转速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拟合结果显示校正决定系数分别为0994、0990;试验值与仿真值相对误差值较小,仿真试验结果可靠;与外槽轮式排肥器相比变异系数平均减小65%,排肥流量均匀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该结果对排肥器的创新设计与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