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蔬菜的真空冷却@刘升¥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的真空冷却刘升一、真空冷却的原理水在被加热或被取去热而有温度上的变化时,所加给的热或取去的热称为显热。使水变为蒸汽或使冰变为水的状态时所加给的热,能使它发生状态的变化,但不会使它的温度有所变化,这种只是用于...  相似文献   
42.
旨在对甘肃某羊场小尾寒羊疑似绵羊痘进行确诊,并深入探讨其病理变化特点.对临诊疑似患绵羊痘的小尾寒羊进行了羊痘间接ELISA抗体检测和PCR检测确诊,并对6只病羊进行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如下:羊痘间接ELISA抗体检测显示6例病羊样品均为阳性;同时,对2例病羊样品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绵羊痘病毒(S...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延迟预冷对芥蓝冷链流通效果的影响,为规范预冷操作、冷链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以芥蓝为试验材料,阴凉堆货0、1、5、9 h后分别压差预冷至3℃,进行有/无膜包装的0℃贮存3 d、0℃运输2 d、4℃销售2 d冷链流通,测定各流通环节品质和营养指标。【结果】堆货9 h芥蓝中心温度升高了4.6℃,呼吸强度增大1倍以上,导致预冷时间延长。延迟预冷0、1 h膜包装组感官评价为8.2、7.8,失质量率为2.84%、3.39%,TSS含量为6.39%、6.22%,VC含量为0.944、0.900 mg/g,叶绿素含量为772.3、749.4μg/g,短时间延迟预冷品质下降较小;无膜包装贮藏3 d后各组失质量率均已超过4%,其他营养和品质损失也更高。【结论】延迟预冷时间越短越好,芥蓝应在采后1 h内预冷并结合膜包装冷链流通。  相似文献   
44.
正鸡球虫病是鸡常见的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在田间广泛存在,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发展[1-2]。磺胺氯吡嗪钠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球虫药,在动物体内具有吸收快、分布广、维持时间长且不影响宿主对球虫的免疫力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鸡球虫病的治疗。单方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  相似文献   
45.
速冻蔬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升 《蔬菜》1997,(1):21-22
速冻蔬菜100081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升速冻蔬菜是一种不需加任何添加剂的天然加工食品。蔬菜速冻是本世纪30年代最先从美国发展起来且行之有效的一种蔬菜加工保鲜技术。据专家计算,蔬菜速冻加工可增值2~4倍。1995年美国生产速冻食品约1400万吨...  相似文献   
46.
《批发市场法》的制定 日本早在1923年就制定公布了第一部《中央批发市场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于1971年7月1日又进行修订而改为《批发市场法》,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与此相配套,内阁制定了政令《批发  相似文献   
47.
采后热处理降低果蔬贮藏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害是果蔬组织在其冻结点以上的不适低温所造成的生理伤害。冷害导致果蔬采后品质下降,迅速腐烂,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采后化学处理由于残留的问题备受质疑,而且使用种类、剂量和时间都受到严格限制。热处理因其具有杀虫、杀菌、抗冷性和无化学残留的优点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介绍了果蔬的冷害机理、症状以及减轻冷害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热处理减轻果蔬冷害的方法和机理,并对热处理减轻果蔬冷害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刘升  罗云波  黄昆仑 《核农学报》2015,29(2):337-343
研究证实营养素在疾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摄入不足将影响人体健康,所以营养素的补充强化已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营养改良型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围绕转基因技术在植物营养改良方面的应用,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提高植物中维生素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和降低植物中有害因子、改善脂肪酸组成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商业化进程提出了建议。以期使读者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转基因技术在改良植物营养价值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刘升 《农技服务》2011,28(8):1239-1240
详细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现状、作用及人工增雨防雹的基本原理、作业流程、作业条件等,指出人影作业、弹药存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分析了当前人影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为探究bta-miR-205和bta-miR-497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复制的调控作用,在前期建立BVDV感染MDBK细胞miRNAs差异表达谱的基础上,筛选出表达量显著差异的bta-miR-205和btamiR-497,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等方法鉴定bta-miR-205和bta-miR-497的靶基因。应用RT-qPCR和病毒滴度测定等方法验证bta-miR-205和bta-miR-497对BVDV复制的影响。结果发现,bta-miR-205能显著抑制BVDV的复制,而bta-miR-497显著促进BVDV的复制。研究结果为BVD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