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 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它具有特异性强、PCR污染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作者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主要原理及目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病原体和肿瘤等方面的检测和诊断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2.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病在世界上广泛分布,是由C、D、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多种疾病的总称,在临床上有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支气管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本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3.
利用PCR技术初步检测疑似PCV2感染的猪肺脏和淋巴结中的病毒.将样品处理后接种于PK-15细胞.从感染PK-15细胞PCR扩增PCV2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病毒的PCR产物与国内多株PCV2核酸同源性大于98%,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PCV2.  相似文献   
94.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和养殖密度的增大,环境中病毒存在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和传播,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养殖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及时了解养殖环境中病毒情况,需加强致病性病毒的环境监测,形成猪场疾病预警监测机制。作者就环境中的病毒富集和检测方法加以阐述,为进一步完善环境病毒监测预警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由发病蛋鸡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禽流感病毒,经PCR、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鉴定为H9N2亚型,命名为A/Chicken/henanxy/2010(H9N2),病毒对SPF鸡无致病性,对其H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HA基因氨基酸裂解位点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的分类标准;并将HA基因和自GenBank读取的H9N2病毒的HA基因序列比较,表明河南分离株属于欧亚分支中的Y280-like分支,与A/Chicken/shandongHL/2010(H9N2)氨基酸同源性94.8%,可能是Y280-like个别核苷酸突变的一株。  相似文献   
96.
猪圆环病毒病在规模化养猪场发生日益普遍,它已成为影响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我们从新乡市长垣县、封丘县、辉县市、卫辉市、获嘉县、原阳县、新乡县、延津县16个猪场采集各类猪的血清样品109份,其中断奶仔猪血清47份,后备母猪血清30份,经产母猪血清32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以上血清样品进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血清59份,总阳性率为54.13%(59/109),断奶仔猪抗体阳性率为48.94%(23/47),后备母猪抗体阳性率为56.67%(17/30),经产母猪抗体阳性率为59.38%(19/32).结果显示:所有被检猪场均有PCV-2抗体阳性猪存在,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市一些猪场正处于PCV-2感染的高发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猪群净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等综合防制对策来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是一种以腺胃肿大、腺胃乳头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雏鸡,主要表现为生长停滞和消瘦,剖检除较常见的腺胃炎变化外,还可见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胰腺坏死。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表现不尽相同,病原众说不一。文章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以及鉴别诊断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猪圆环病毒II型的PCR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猪圆环病毒II型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用酚-氯仿法抽提可疑病料中的病毒DNA,应用PCR技术对猪圆环病毒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以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为对照,进行特异性试验;取部分病料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PCR方法扩增出了长度为702bp的片段,扩增产物经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的序列为PCV2序列;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的PCR扩增均为阴性,与预期结果一致;部分病料PCR重复检测5次,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PCR检测方法可以对猪圆环病毒病作出敏感、特异、准确地诊断,该方法检测的基因最低模板量为2×10-5 ng/ml  相似文献   
9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使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肾脏病变、产蛋下降等症候。 本病首次由Schalk和Hawm(1931)报道,1936年,Beach和Schalm证明其病原为病毒。早期的报道表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危害幼鸡呼吸道(呼吸型IB),也危及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使之抵抗力降低和产蛋下降,蛋品质降低。1962年Winterfield和Hitchner在美国报道了致肾病变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出现,证明了IBV的某些毒株主要引起肾脏病变。EI—Houadfi和Jone(1985)在摩洛哥分离出一种  相似文献   
10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型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淑梅  杨帆  刘兴友  张甲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65-3066,310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危害养殖业的重要疫病之一,由于IBV血清型众多,加之IBV基因极易发生变异,因此临床上对于该病的预防常常出现免疫失败。对于IBV的分型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阐述了国内外对IBV的分型新进展,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的病原学和疫苗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