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21.
猪流感病毒河南株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有呼吸道症状的5个不同猪场采集棉拭子和肺组织样品.样品处理后,通过尿囊腔途径接种10日龄SPF鸡胚.获得3株病毒,经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分别是0-9.56/0.2 mL,10-8.56/0.2 mL 和10-8.44/0.2 mL,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是10-1.56/0.1 mL,10-1.45/0.1 mL 和 10-1.50/0.1 mL;它们的血凝素对热不稳定,能凝集1%马、牛、驴、猪、绵羊、鸡、兔、豚鼠、小白鼠及人O型血的红细胞.这为了解河南猪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同时检测多种氟喹诺酮药物的免疫学分析方法,本研究以碳二亚胺(EDC)二步法合成环丙沙星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曲线在PBS中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2 ng/mL~376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 ng/mL,检测限(LOD)为0.1 ng/mL;抗体对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培氟沙星均能特异性识别,IC50值分别为7.3 ng/mL、10.6 ng/mL、和13.2 ng/mL;标准品稀释液中NaOH和甲醇的最高容忍度分别为10%和30%;牛奶基质中添加5 ng/mL、20 ng/mL和50 ng/mL的标准品,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培氟沙星的回收率分别为93%~108%、96%~110%、92.5%~104%和93%~102%.  相似文献   
123.
为了探讨益生菌复合发酵料对断奶仔猪消化环境、血清生化指标和代谢激素水平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似、平均体质量为(8.55±0.59)kg的断奶长×大仔猪120头,分为2个处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90%无抗基础日粮+10%益生菌复合发酵料。分别在仔猪28、44和75日龄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择2头仔猪采血,进行血清生化和代谢激素指标检测,其中1头屠宰,进行胃肠液pH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胃肠液pH分别下降12.26%和9.11%;在44和75日龄,血清葡萄糖(GLU)浓度分别提高7.63%和3.93%,甘油三酯(TG)浓度分别提高25.71%和27.54%,尿素氮(BUN)浓度分别降低7.15%和5.85%,总蛋白(TP)质量浓度分别提高16.20%和15.91%,球蛋白(GLB)质量浓度分别提高87.40%和51.26%;白/球比(A/G)显著降低;试验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无显著变化,但AST/ALT的比值降低,并在75日龄达到显著水平;试验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胰岛素(INS)和生长激素(GH)的水平变化不显著,但除T4外,其他指标均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添加益生菌复合发酵饲料可以增强断奶仔猪营养素的合成代谢能力,促进营养素在体内的沉积,从而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和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4.
从牛血液中制备血红蛋白粗提物,运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纯化抗菌肽,用琼脂糖弥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的阳离子峰具有抗菌活性,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阳离子峰进行分离,获得6个峰,其中F1、F2、F4和F6峰对大肠杆菌具有活性,F1、F2和F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活性,仅F2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活性,表明F2抗菌肽具有较为广谱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豫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与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方法]从豫北某蛋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中采集气管分泌物、肾脏等组织分离病毒,进行血凝试验、NDV干扰试验,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HN07的纤突蛋白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病毒,经连续鸡胚传代后,出现侏儒胚和蜷缩胚;血凝试验中,尿囊液无血凝性,而经胰酶处理后有血凝性;NDV干扰试验中,分离的尿囊液明显干扰NDV的增殖;病毒回归试验中病毒可引发接种鸡37.5%死亡;RT-PCR检测试验中,扩增到了约为1.7 kb的目的片段。DNAstar软件分析表明,测定基因具有IBVS1基因的共有分子特征,而且分离株HN07和HD株S1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3.6%。[结论]分离的病毒株HN07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26.
PCR-ELISA是一种分子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素标记的DNA在酶标板上固定以后可以直接确定PCR产物的含量。这种方法与普通PCR相比具有快速、敏感和检测限低等优势。PCR-ELISA的高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半定量的能力使其成为医疗、兽医和农业等行业重要的检测工具。PCR-ELISA在具体针对某一个病原时,需要进行引物的优选、条件的优化。文章对PCR-ELISA用于疫病分子诊断的原理、特点、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从而为PCR-ELISA在疫病诊断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引起猪的浆液性、化脓性、多发性浆膜炎,影响2周龄到4月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出现流行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即使能耐过,也会造成仔猪生长发育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8.
中药制剂对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兽医学理论和中医药理论在现代医学上的应用,以石膏、滑石、白头翁、苍术等组方制成中药制剂,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所分离大肠杆菌高度敏感(100%);对比及区域性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仔猪黄白痢最高治愈率达96.3%,平均为94.6%。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有效地治疗兔脑炎原虫病,本研究根据脑炎原虫的生物学特点和对组织损伤的特征选用阿苯达唑进行了治疗试验。将28只3~4月龄隐性感染的獭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试验。治疗组按30mg/kg剂量(首次给药量为50mg/kg),每隔12h给药1次,连续用药10d,停药1周为1个治疗期,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按正常饲养。每1疗程之后,均采血和尿液进行ELISA检测和尿沉渣虫体检查。结果,治疗组的病兔用阿苯达唑治疗3个疗程后,ELISA检测的D值均低于标准值(〈0.044),即抗脑炎原虫血清抗体呈阴性反应,从尿沉渣中也不能检出虫体。而对照组病免的D值则大大高于正常值.从尿沉渣中均易检出虫,并有1只对照兔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剖检后从脑组织中检出脑炎原虫性肉芽肿。经方差分析,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试验证明,阿苯达唑对兔脑炎原虫有良好治疗作用,用药的时机以脑炎原虫还未进入脑组织时最合适,用药的剂量一定要保持有效的杀虫浓度。  相似文献   
130.
反向遗传学(reversed genetics)是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的一门方法学,主要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将病毒的核酸(RNA或DNA)以cDNA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体外转录拯救出与母本病毒具有相似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目前,已有许多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系统被建立起来,如已经成功完成了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狂犬病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等病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