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茶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gallat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对体外培养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GCG、GCG、ECG和熊果苷(Arbutin,AR)处理细胞,观察效应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用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左旋多巴(L–DOPA)为底物,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采用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细胞内黑色素的含量。结果显示,EGCG、ECG、GCG能显著抑制B16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当浓度为60μg/mL时,细胞增殖率均低于50%,酪氨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6.67%、27.27%和32.71%,黑色素生成抑制率均在30%以上。结果表明,茶叶提取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黑色素生成,且GCG的作用效果最优,ECG的作用效果次之,三者的作用效果均优于熊果苷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2.
茶黄素类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茶黄素类(Theaflavins,TFs)的化学结构,并从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抗心血管疾病五个方面综述了茶黄素类的药理作用,其中从肿瘤的发生、发展两个阶段着重分析了茶黄素类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TFs作为药品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刘仲华 ,男 ,1 965年 3月生 ,湖南衡阳人 ,中共党员 ,1 985年 7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学专业 ,同年考取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制茶方向硕士研究生 ,1 988年 7月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同年留校任教 .1 991年 7月晋升为讲师 ,1 992年 6月破格晋升为当时中国茶学界最年轻的副教授 ,1 999年晋升为教授 ,2 0 0 0年被聘为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曾担任湖南农学院茶学系副主任 ;湖南农业大学高技术速溶食品研究中心副主任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 .现任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研究中心主任 ;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相似文献   
34.
茶叶是一种可以保健和预防人体疾病的健康食品,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成分。整理归纳了近几年国内外茶叶美白功效的文献,从黑色素的合成过程、美白作用调节机理和茶叶提取物的美白作用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动物实验、病理学及毒理学等方面研究是未来开发茶叶提取物美白产品的研究方向,展望了茶叶美白产品的前景。  相似文献   
35.
红茶发酵中pH调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茶黄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悬浮发酵模拟试验研究了酸处理调控红碎茶发酵.结果表明,发酵系统pH值与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7,p〈0.001;r=-0.864,p〈0.005),而与茶褐素(TB)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6,p〈0.005);TF形成主要受二羟基多酚氧化酶(DPPO)与三羟基多酚氧化酶(TPPO)相对活性影响;酸处理可促进PP向TF的有效转化,TF转化率比对照提高71.2%.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红茶发酵中pH调控提高TF含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外源单宁酶对绿茶品质成分的酶解特性、酶解条件优化及其酶解液在微滤澄清工艺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根据绿茶粗滤液中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添加相应活性单位的外源单宁酶,在40℃酶解2 h,主要苦味成分酯型儿茶素能够有效地降解为简单儿茶素,达到提取物的无苦味,并且酶解液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的得率依次增加5.56%,6.18%,11.17%,3.53%.微滤澄清工艺对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在工效、产品得率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作为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7.
目前常用的抗植物虫害基因主要有苏芸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淀粉酶抑制剂(简称α-AI)基因等。苏芸金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形成孢子细菌。在芽孢形成过程中,可产生伴胞晶体,它由一种或多种蛋白组成,具有高度特异性杀虫活性,这种蛋白被称作δ-内毒素或杀虫结晶蛋白(简称ICP)。ICP通常以原毒素形式存在,当昆虫取食ICP后,在昆虫的消化道内,原毒素被活化,转型为毒性多肽分子,导致昆虫死亡。目前已将不同Bt株系的不同类型ICP基因转入多种作物,如烟草、番茄、玉米、棉花、苹果、…  相似文献   
38.
用单孢子接种,分别通过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培养,测定氟对分离自黑茶的6株冠突散囊菌和1株黑曲霉生长的抑制率、菌体生长速率和菌丝生物量,研究氟对各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冠突散囊菌在含氟2 000 mg/L、黑曲霉在含氟1 80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能生长。100 mg/L剂量的氟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抑制率为0.76%~10.24%,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35.71%。随氟浓度的增加,生长速率变小,抑制率增大。液体培养中,100 mg/L的氟对冠突散囊菌与黑曲霉菌丝生物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4.47%、80.59%。冠突散囊菌的子囊孢子与黑曲霉的分生孢子对氟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两种培养方式表明冠突散囊菌比黑曲霉更耐氟。  相似文献   
39.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茶叶中单糖和双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茶叶中单糖和双糖的检测方法。采用Shodex NH2P-50-4E(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14 min,85%乙腈;14~16 min,85%~70%乙腈;16~28 min,70%乙腈;28~32 min,70%~85%乙腈,流速:1.0 mL/min,柱温:20℃,雾化管温度为30℃,漂移管温度为70℃,氮气压力为310.275 Pa。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在3.202~184.828 μg范围内程良好的线性关系,8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在90.97%~105.07%之间,最低检测限(S/N=3)范围在6.976~1376.297 ng。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0.
吸附树脂法制备高纯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以有机溶剂萃取制备的儿茶素粗品为材料,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制备高纯儿茶素(儿茶素含量≥95%)的研究。选用12种树脂为吸附剂,应用HPLC对吸附过程中儿茶素含量与组分的变化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脱咖啡因小叶种儿茶素粗品为原料,AB-8吸附树脂为柱填充料,收集过柱溶液一定区段内馏份,可以制得高纯儿茶素样品。产品制率为65%,纯度≥95%,EGCG含量大于55%,咖啡因<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