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8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63.
分析超高压鲜榨梨汁褐变的影响因素,探索褐变控制技术,以翠冠梨汁为对象,研究了成熟度、澄清、去心、柠檬酸、抗坏血酸处理对梨汁褐变的影响,测定了色泽、总酚、多酚氧化酶、糖度、酸度、pH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八九成熟的翠冠梨榨汁不易褐变;300~600 MPa超高压处理会加速梨汁货架期褐变;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是影响鲜榨梨汁褐变的主要因素,而pH值是影响PPO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澄清处理、去心处理可以降低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一定程度上抑制梨汁褐变;柠檬酸会降低pH值,更接近PPO最适反应pH值,提高PPO活性,加速梨汁褐变;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PPO活性,防止梨汁褐变。因此,抗坏血酸是一种有效控制超高压梨汁褐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新颖袋泡茶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原料颗粒大小、浸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泡茶选择40~60目的颗粒原料最佳,汤色黄绿、浸出率高,冲泡5min、冲泡3次为最佳,3次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浸出率分别占到总量的96.74%、96.24%、95.76%。  相似文献   
65.
<正>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因其形似琵琶而得名;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现代医学证明,枇杷果实中含有丰富的"中国枇杷之乡"四川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质,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枇杷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采后在常温下极易失水皱缩、变质腐烂,且易受机械伤害和病菌侵染,常温条件下难以贮藏和长途运输,一  相似文献   
66.
果蔬中富含大量的氨基酸,且部分氨基酸是人类自身无法合成的。测定果蔬中的氨基酸含量,在植物营养分析研究中必不可少。由于测定方式存在差异,可通过比较分析多种常见蔬菜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探讨出更符合当前经济生产的营养测定方式,或是改进方案,促进果蔬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7.
不同包装方式对模拟物流配送杨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在充分预冷后(果心温度达(0±0.5)℃),分别采用不同厚度泡沫箱、塑料气调箱结合冰块(250 m L)、生物蓄冷剂(125 m L)等不同方式组合包装,研究模拟物流配送环境条件下(27~30℃,相对湿度60%~70%),各式包装内杨梅果实的升温特性及出库24 h、36 h生理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蓄冷效果好的包装能保持模拟物流配送杨梅较好的品质,3.2 cm厚的泡沫箱(1.5 kg/箱)结合4个生物冰袋的蓄冷时间可达36 h,能维持杨梅果实较好的感官品质及硬度,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常温下40 h仍具有商品性。  相似文献   
68.
茶叶加工中揉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茶叶加工揉捻工序的分类、品质影响、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揉捻技术在生产名优茶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9.
研究了环境土壤中部分毒害性有机污染物的多残留监测确证技术,采用符合实际的采样方案,应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前处理及净化手段,充分发挥气相色谱(GC)双柱双检测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选择离子监测(SIM)优势互补技术,建立了环境土壤中艾氏剂等10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残留检测确证方法。充分挖掘GC和MS的互补优化技术,通过标准添加和对实际样品的监测,证明方法具有前处理简洁、速度快、定量检测和定性确证结合、适合批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0.
果酒降酸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酸是果酒中重要风味物质之一,目前酿酒工艺中降酸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降酸法、物理降酸法和生物降酸法。对这几种降酸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为生产优质的果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