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为积累短须裂腹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对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养殖条件下的短须裂腹鱼亲鱼,通过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短须裂腹鱼受精卵的平均卵径为2.36 mm,吸水膨胀后为3.68 mm,沉性卵、弱粘性、卵黄丰富。在水温(14±1)℃的条件下,受精后6 h 30 min进入卵裂期,20 h 55 min进入囊胚期,60 h 28 min进入原肠期,70 h 4 min进入原肠中期,77 h 52 min进入神经胚期,142 h肌肉开始收缩,177 h 46 min进入心动期,254 h 40 min开始出膜。孵化全过程所需积温为3 565.3℃·h。初孵仔鱼全长8.7 mm。出膜后第2~9天,胸鳍、鳃、口腔、眼色素、体内血管等器官相继发育完全;第10天仔鱼全长达15.15mm,鳔充气,鱼苗开始平游和觅食。孵化过程中应重点防控水霉病。早期仔鱼可以投喂轮虫、蛋黄或者豆浆等,待仔鱼捕食能力变强之后,可以投喂更加适口的枝角类、嫩口丰年虫等。  相似文献   
42.
小裂腹鱼全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人工驯养 3年的珍稀野生小裂腹鱼 ,选择性腺发育成熟良好的亲体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成功 ,催产率 (人工挤卵 ) 1 0 0 %;受精率 77 5 2 %;室内静水孵化 (水温 1 0 0~ 1 5 1℃ ,平均 1 2 6℃ )条件下孵化 ,孵化约 1 6 2h受精卵开始出膜 ,出膜过程达 4 8h ,获鱼苗 1 86 8尾 ,孵化率为 6 8 42 %。  相似文献   
43.
通过2012年6月及2013年9月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 Zhu et Cao)和长须鮠(Leiocassis longibarbus Cui sp nov)的野外调查,漾弓江对于秀丽高原鳅的通道作用基本失效,拉市海及黑龙潭公园连续多年无秀丽高原鳅渔获,鹤庆尚有多个龙潭的秀丽高原鳅栖息地保护较好;宾居河干支流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剧烈的生境变化导致宾居河流域已连续多年无长须鮠渔获信息,通过调查分析,水域生态保存较为完整的生境,土著物种存续的可能性远大于自然环境被剧烈改变的水域环境,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自然环境,对土著种鱼类生存产生或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两种土著鱼类的调查研究,对水生野生物种保护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4.
小裂腹鱼(SchizothoraxparvusTsao)地方名:面鱼,隶属于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小裂腹鱼是云南省的优质土著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水系的漾弓江流域内的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分布区域狭小,数量稀少。小裂腹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当地群众的青睐。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已成为濒危种。除了分类方面的报道外,尚未见有关该鱼生物学方面的报道。我们于2001年3~12月,在云南省鹤庆县开展了小裂腹鱼的人工驯化养殖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鹤庆县海拨1162~3925m,其中县城所处坝子(小盆地)海拔为…  相似文献   
45.
短须裂腹鱼人工繁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内塘驯养4年达到性成熟的5龄短须裂腹鱼,首次开展人工繁殖试验。催产2组,1组顺利排卵,获人工授精卵14 950粒,受精率达77.1%。在水温为11~16℃条件下,经过158 h人工孵化出膜,出膜时间持续48 h;获鱼苗7 508尾,孵化率为65.1%。  相似文献   
46.
小裂腹鱼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小裂腹鱼受精卵平均卵径为1.9 mm,吸水膨胀后为3.0 mm,沉性卵、微粘性。在室内水温10.7~15.8℃、平均水温13.38℃条件下,受精后1.4 h形成胚盘,3.8 h进入卵裂,18.6 h进入囊胚期,47.2 h进入原肠胚期,80.7 h胚孔封闭,121.3 h肌肉开始收缩,162.4 h心脏开始跳动,186.5 h孵出。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所需积温为2 429.5℃,初孵鱼苗全长7.5 mm。  相似文献   
47.
2014年3月底从广州采购4组锦鲤亲鱼运至昆明,在未对亲鱼进行暂养调整的情况下,立即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药物选用LRH-A2与DOM的组合,采用二次注射法,成功催产3组亲鱼。采用干法人工授精方式,并用滑石粉脱粘,获得受精卵73万粒。亲鱼产后进行人工护理,状态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8.
2015年7月,在大理州鹤庆县黑龙潭采集性腺成熟的秀丽高原鳅个体200尾,在水温17.0℃条件下,以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5μ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IU/kg的药剂背部肌肉一次注射(雌鱼0.2mL,雄鱼减半),获卵1517粒,效应时间约24h。秀丽高原鳅卵呈黏性,成熟卵粒卵径为1.03mm,发育至眼囊出现时达到1.33mm,在水温(17.5±1.0)℃条件下,观察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经历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共7个阶段,经约77.75h孵化,开始出膜,出膜后仔鱼全长3.66mm,卵黄经约120h吸收后,开始平游觅食。  相似文献   
49.
巨魾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巨魾(Bagarius yarrelli Sykes)栖息江河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并解剖61尾体长20.4-43.5cm、体重124—1200g的野生巨魾研究其内脏器官特点,还对野生活体巨魾进行人工驯养研究。研究了解了巨魾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和消化系统的组成;计算肠长与体长比值为1.19;确定巨魾食性为底栖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50.
2015年全年对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主要分布流域漾弓江上游鹤庆段开展水质调查,对洗马池、白龙潭、清水河、寺庄龙潭、美龙潭、西龙潭、人工驯养池及驯养池水源8个监测点的水温(T)、pH、溶解氧(DO)、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7个指标进行采样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采样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了人工驯养池和自然栖息地水质差异。结果显示:驯养池与自然栖息地部分水质指标差异显著;自然栖息地中,清水河夏季水质为Ⅲ类,主要污染物为TN,其余监测点各季节水质均满足水体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驯养池夏季水质评价结果为Ⅳ类,主要污染物为T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