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根据华粳2号特征特性,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华粳2号产量的影响,探索华粳2号在江苏东海县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华梗2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5日左右;肥料最佳运筹为:氮肥总量22.5千克/667平方米,基蘖肥:穗肥为5.5:4.5或6:4,磷钾肥用量各为7.5千克/667平方米,基穗比例均为7.5:2.5;栽插最佳密度为2.4万穴/667平方米,行距25厘米,穴距9厘米.其中,扩行缩穴既能改善中后期通风透先条件、增强植株抗性、减轻病虫害、提高成穗率,又能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2.
43.
为探索3种地膜在设施甘蓝栽培上的田间增产效应及自净能力,以期为全生物降解膜在结球甘蓝上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甘35甘蓝为试验对象,全生物降解地膜、强化耐候地膜和普通PE地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3种地膜对设施栽培结球甘蓝产量及环境的影响试验,以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设施甘蓝产量、土壤性状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甘蓝产量、土壤性状影响不显著,但使用全生物降解膜栽培可降低30%的生产成本,使用强化耐候地膜可显著提高地膜回收性。  相似文献   
44.
摘要:为充分发挥、利用日光温室优势,提高 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户收入,改变以往番茄采收结 束后种植大豆、玉米等效益较低的种植习惯,摸索 形成了日光温室番茄—丝瓜高效种植模式,平均每 667 m2 纯效益4万元以上,比传统的番茄—大豆/玉 米模式每667 m2 纯效益多1.8万元左右,经济效益显 著,且轮作降低了土壤连作障碍,值得进一步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45.
穴盘轻基质育苗是近年来我国蔬菜栽培的一大技术革新。为了克服传统的营养钵育苗成苗率较低、苗病难控制,工本投入高、床地占用面积大等弊端,我站从2001年开始引进示范应用西瓜穴盘轻基质育苗技术,经过333.3公顷应用,全面获得成功,受到广大瓜农的欢迎。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与常规  相似文献   
46.
花生间作西瓜复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种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花生间作西瓜复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7.
东海县厚皮甜瓜新品种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苏甜2号抗病性一般,但是其产量高,品质品相好,适宜在东海县推广应用,可以走高端品牌的路线。苏甜4号和苏甜3号抗病性一般,熟期晚,产量一般,不适宜在东海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8.
49.
菜薹杂交种ISSR和SRAP的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1份菜薹杂交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ISSR引物和3对SRAP引物可扩增出供试材料双亲的互补特征带,将双亲及杂种F1区分开;另有2个ISSR引物也可有效鉴别双亲及杂种F1。从而建立了由ISSR和SRAP两种标记技术组成的鉴定该杂交组合的分子指纹图谱,并转化为数字指纹图谱,为菜薹种子纯度的鉴定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为菜薹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0.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联用技术测定白康酿克油和绿康酿克油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比对,从白康酿克油和绿康酿克油中分别鉴定出82和61个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8.63%和97.62%。白康酿克油的主要成分为月桂酸乙酯(23.50%)、癸酸乙酯(18.19%)、癸酸(12.35%)、辛酸乙酯(7.38%)、棕榈酸乙酯(7.28%)、肉豆蔻酸乙酯(6.68%)、癸酸异戊酯(6.56%)、辛酸己酯(3.06%)、辛酸异戊酯(2.48%)、苯甲酸(2.04%)、2-酮代棕榈酸甲酯(1.81%)、月桂酸异戊酯(1.02%)等。绿康酿克油的主要成分为月桂酸乙酯(23.99%)、癸酸乙酯(18.28%)、癸酸(12.45%)、辛酸乙酯(7.28%)、癸酸异戊酯(6.36%)、肉豆蔻酸乙酯(5.31%)、棕榈酸乙酯(5.21%)、辛酸异戊酯(2.80%)、辛酸(2.45%)、辛酸己酯(2.06%)、月桂酸异戊酯(1.12%)等。通过保留指数法来鉴别同分异构体及同系物,提高了康酿克油中挥发性成分定性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康酿克油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