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镇鸳鸯村2社和石佛村3社,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肥料组合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鸳鸯村2社试验点,甘薯产量的增幅为3.8%~28.1%;石佛村3社试验点的增幅为11.7%~24.2%.维生素C质量分数以降低为主,鸳鸯村2社降低1.2%~19.9%;石佛村3社降低0.4%~11.9%.两个试验点甘薯的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表现不一致,鸳鸯村2社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降低15.6%~27.6%,淀粉质量分数增加2.3%~12.0%;石佛村3社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增加0.6%~19.4%,淀粉质量分数降低1.1%~7.1%.各肥料组合对甘薯粗蛋白、全磷、全钾质量分数的影响,鸳鸯村2社以增加为主,增幅分别为9.7%~31.3%,11.1%~55.6%和3.2%~8.6%;石佛村3社以降低为主,降幅分别为1.7%~6.5%,3.3%~30.6%和19.2%~39%.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两品系 EoNPV 对信阳茶尺蠖种群幼虫的毒力及茶皂素和卵磷脂对其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W‐EoNPV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研究所提供)的毒力强于 Z‐EoNPV(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 .用1,2,4 mg/mL 茶皂素和 EoNPV 混用,最高质量浓度(4 mg/mL)可显著提高 Z‐EoNPV 和 W‐EoNPV 对茶尺蠖的毒力,接种14 d 后,其死亡率比单用病毒分别提高了16.34%和13.22%.2 mg/mL 茶皂素对 Z‐EoNPV 有显著的增效作用,14 d 后的防治效果提高了12%,但对 W‐EoNPV 的效果不明显.而茶皂素最低质量浓度(1 mg/mL)对2株病毒基本无增效作用.卵磷脂各质量浓度可提高 W‐EoNPV 对茶尺蠖的致死率,接种14 d 后,质量浓度由高至低分别使死亡率提高16.25,6.25和4.1个百分点,而卵磷脂对 Z‐EoNPV 的增效作用极不明显.茶皂素和卵磷脂的最高质量浓度与 EoNPV 混合使用均可缩短 LT50,但低质量浓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气相色谱仪对重庆地区常见食用菌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测食用菌的粗脂肪酸含量在1%~6%之间.其中松茸的含量最高,达5.56%.最低为凤尾菇,仅有1.43%.脂类中共有4钟不饱和脂肪酸得到确认,其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均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两品系EoNPV对信阳茶尺蠖种群幼虫的毒力及茶皂素和卵磷脂对其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W-EoNPV(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研究所提供)的毒力强于Z-EoNPV(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用1,2,4mg/mL茶皂素和EoNPV混用,最高质量浓度(4mg/mL)可显著提高Z-EoNPV和W-EoNPV对茶尺蠖的毒力,接种14d后,其死亡率比单用病毒分别提高了16.34%和13.22%.2mg/mL茶皂素对Z-EoNPV有显著的增效作用,14d后的防治效果提高了12%,但对W-EoNPV的效果不明显.而茶皂素最低质量浓度(1mg/mL)对2株病毒基本无增效作用.卵磷脂各质量浓度可提高W-EoNPV对茶尺蠖的致死率,接种14d后,质量浓度由高至低分别使死亡率提高16.25,6.25和4.1个百分点,而卵磷脂对Z-EoNPV的增效作用极不明显.茶皂素和卵磷脂的最高质量浓度与EoNPV混合使用均可缩短LT50,但低质量浓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生姜优质高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四川竹根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养分含量现状以及植株养分含量等特性.[结果]重庆(永川)种苗科技城生姜种植区土壤整体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偏低,全部土样碱解氮含量属于适量水平,土壤中有效P、Ca、Mg、Fe、Mn、Cu、Zn含量丰富,S含量缺乏.生姜植株各部位氮钾含量较高,磷含量较低,生姜块根和茎秆中K元素含量大于N元素含量,叶片中N元素含量大于K元素含量.[结论]在生产中应因地制宜,合理施肥,并控制氮、钾肥配比,可以促进生姜的生长,提高生姜产量.  相似文献   
16.
莴笋是中国南北地区广泛栽培和食用的叶类蔬菜之一, 其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中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钾素作为作为“品质元素”,对莴笋品质形成至关重要。为寻求大田条件下合适的钾肥用量,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K1、K2、K3、K4)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产量2.0%~18.5%,增产幅度以K2>K1>K3>K4,增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率则以K1>K2>K3>K4。与CK1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9%~140%;增施钾肥降低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2%~43.8%和20.6%~35.0%,且茎、叶片硝酸盐含量与钾肥用量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与CK1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Vc和可溶性糖含量茎中以负效应为主,叶片中以正效应为主;低K 处理(K1和K2处理)对Vc和可溶性糖含量正效应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茎和叶片氨基酸含量的效应以降低作用为主。综合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以K2处理(即K2O 150kg/km2)为莴笋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