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通过RT-PCR技术克隆山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cDNA 全序列,并对cDNA序列的氨基酸同源性、理化性质、二级结构特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山羊H-FABP基因cDNA全长402 bp,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绵头同源性为100%;H-FABP蛋白属疏水性蛋白,呈为弱酸性;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不含跨膜结构域,具有潜在的信号肽位点、多个其它信号位点以及细胞脂肪酸结合信号位点,从而为揭示H-FABP蛋白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夏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奶牛舍与拴系式养殖模式奶牛舍内环境指标的差异。测定了牛舍的温度、噪声、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密度等环境指标,并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发酵床牛舍的细菌密度为0.10×10~4个/m~3,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2.33×10~4个/m~3(P0.01);氨气浓度为3.92mg/m~3,也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9.68mg/m~3(P0.01);噪声强度为57.6d B,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65.3d B(P0.01);但温湿度、温湿度指数以及其他指标在两种牛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拴系式牛舍内的温度和噪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综上,发酵床牛舍的环境细菌浓度、噪声强度与氨气浓度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奶牛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索中国南方荷斯坦奶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差异表达及与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方法】以同一奶牛养殖场的303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样本,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SCD1基因第5外显子878 bp位置的多态性,采用定量FQ-PCR技术初步检测3种基因型的相对表达量,并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牛奶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7、0.339和0.044,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别为0.787和0.213,仅发现CT表达量显著高于TT(P<0.05)。CC、CT和TT在脂肪酸C4﹕0、C12﹕0、C17﹕0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脂肪酸C6﹕0、C8﹕0、C14﹕0、C15﹕0和c9t11CLA上,3种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上TT显著高于CC和CT(P<0.05)。【结论】SCD1基因C878T位点的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SCD1基因不同基因型的表达和乳脂肪酸成分有较大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74.
东亚及南亚固有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东亚及南亚固有绵羊群体的遗传结构。【方法】以多座位电泳法检测中国4个绵羊群体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同时引用11个绵羊群体的同类资料作为参考。【结果】15个群体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2746和1.559;平均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都是蒙古国绵羊群体最大,蒙古国、中国、越南、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依次减小。绵羊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在0.0126~0.3083之间,平均为0.148,说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85.2%。群体地理位置的远近与遗传距离间无相关性;大多数群体间基因流通畅,使得群体间地理位置的远近与遗传距离不完全一致。东亚及南亚15个固有绵羊群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群:一类包括了中国和蒙古国的部分群体,另一类则包括了中国云南绵羊、尼泊尔以及孟加拉国的部分群体,其余群体逐步汇入这两大类群。【结论】东亚及南亚15个固有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相对不高;地理隔离不是影响群体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可将15个绵羊群体大致分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75.
家畜生态学课程中的"层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学以及属于其应用分支的家畜生态学是广泛而复杂的科学,该领域的问题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来阐释.借鉴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对家畜的引种问题进行建模,更清晰地了解了引种问题在不同层次上的考虑.将此方法引入到家畜生态学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76.
通过瘤胄瘘管采集山羊瘤胃液,分离瘤胃优势菌,并在不同气体环境(纯N2、纯CO2、氢气或空气)下应用无氮培养基培养,考察瘤胃优势菌对氮气的利用情况,并初步进行了微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纯N2条件下,菌株YUAN63和菌株YUAN100在无氮培养基上能生长,与空气条件下相当,但在CO2条件下未有可见菌落,在氢气条件下仅有少数小菌落。研究结果说明了瘤胃细菌中存在一类能利用氮气的细菌,但仍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77.
不同牛种GH基因外显子5序列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牛亚科3个牛种(雷琼牛、巴州牦牛和巴州蒙古牛)GH基因外显子5序列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牛种的序列变异特点,同时引用其它牛种(普通牛、瘤牛、牦牛和水牛)的序列构建分子系统树以探讨牛亚科家畜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在雷琼牛、巴州牦牛和巴州蒙古牛中共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取代方式仅有转换和颠换,核苷酸平均突变率仅为1.66%,说明这3个牛种GH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较为贫乏;5个变异位点中仅有1个为错义突变,导致亮氨酸和缬氨酸的转换,但该突变在牛种中分布有差异.从构建的系统树来看,普通牛与瘤牛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牦牛聚在一起,最后才与水牛聚在一起,与已有的分类结果大体一致.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中国南方可能是一支瘤牛发源地的推论,也支持中国牦牛在起源进化历程中可能与瘤牛发生了基因交流的观点.  相似文献   
78.
为建立检测原料乳中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S. marcescens 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luxS)基因片段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设计并建立了S. marcescens luxS基因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粘质沙雷氏菌的存在,检测的最低限为6.9×10~2cfu/mL。与其他原料乳中常见的微生物均无交叉反应,比常规PCR的检测限(6.9×10~3cfu/mL)要广。对2015年11月~2016年1月长江下游地区8个牧场的原料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
从淋巴结的系统发育比较解剖学角度观察,在鸟类(除少数水禽外)及以下各纲,均没有像哺乳动物那样完整的淋巴结.以鸡为代表,在其全身淋巴管管壁内,存在着分散的以淋巴小结为主的淋巴组织[1,2],实现对淋巴液的过滤,执行自身的免疫功能.但是在鸟纲的雁形目鸭科水禽(如鸭、鹅),全身则存在着若干淋巴结,但与哺乳动物比较,鸭淋巴结不仅数量少,而且其光镜组织结构特点与哺乳动物淋巴结也有显著差异.刘济五等[3]、Sugimua[4]、Lawn[5]曾先后对鸭的淋巴结做过组织学观察,本课题组对北京鸭淋巴结中淋巴窦的窦壁结构进行了研究[6],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尚有一些问题有待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0.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miRBase数据库中搜索动物物种miR-31基因家族成员的成熟序列,分析其分子进化特征并预测作用靶基因。结果表明,在49个动物物种中获得63条miR-31基因同源序列;miR-31家族成员大部分位于基因间隔区,少数位于内含子区;miR-31不仅存在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miR-31成熟序列长度在21-24 nt之间,序列同源性较高,部分位点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碱基突变和缺失。系统进化树显示,miR-31家族成员可分为2个分支。预测到哺乳动物miR-31拥有20个共同候选靶基因,与细胞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信号转导、跨膜运输以及转录调控等过程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miR-31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