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倍性小麦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倍体节节麦、四倍体硬粒小麦、六倍体普通小麦、八倍体小黑麦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倍性小麦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倍体小麦的各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其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为倒抛物线,水分利用效率则一直处在下降中;六倍体和八倍体小麦的光合效率、CO_2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比二倍体和四倍体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引起的;二倍体和四倍体小麦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还与空气湿度和自身水分利用效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2.
为了加速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育种进程。以高亚麻酸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快速选育方法进行油菜高亚麻酸CMS及保持系的选育。结果表明:选育周期从5~6年缩短为4年,亚麻酸含量由11.85%提升至16.96%,含油量由45.0%提升至48.8%,单株亚麻酸产出量由0.98 g提升至1.53 g。与原CMS(陕6A)相比,“YM-1A”的含油量、单株产量、亚麻酸含量、异交结实系数、单株亚麻酸产量分别提高8.45%、4.49%、59.43%、12.8%、80.65%;而自交结实系数降低56.86%。因不育性、农艺、品质等性状显著提高,YM-1A在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针对关中地区油菜生产现状,分析限制油菜产业发展的短板与不足,提出油菜良种培育方向,以机械化耕作为栽培保障,实现良种良法的协调发展;创新绿色高效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模式,综合运用,促进关中地区油菜品种升级换代、产业提质增效,扩大油料生产,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34.
花粉在植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植物的花粉是一种理想的植物遗传转化材料。将花粉作为外源DNA的受体或媒介进行转基因研究,已成为现代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小孢子花粉可以在植物体内自然发育为成熟花粉然后参与受精作用,或者经过小孢子培养进行孤雌生殖从而形成单倍体植抹,还可以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使未成熟花粉发育成为可育花粉。笔者分别简要介绍了以上3种途径的研究现状、花粉培养方法以及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并通过对各方法优缺点的综合评价,为科研人员和育种工作者进行花发育机制研究、功能基因表达和作物遗传改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为选育高油矮杆紧凑型油菜资源,通过对亲本‘矮油A05’(母本)和‘DH09-3048’(父本)的杂交后代F1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DH分离群体,以植株矮秆、分枝特征、角果数量、粒数、成熟期、抗病性、抗倒性、含油量等主要性状以及较高的收获指数为选育目标,对DH分离群体进行不同生态区田间表型鉴定。选育出了具有高含油量、矮秆、株型紧凑、收获指数高等特性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DH16-202’;在杂交组合配制中,‘DH16-202’表现出较强的配合力,群体株型中矮紧凑、角果性状优良、熟期集中、产量高,抗性好,符合当前机械化栽培油菜品种需求的特点,有较强的应用潜力。综上‘DH16-202’可用于机械化品种的选育,同时也为育种同行提供基础资源。  相似文献   
36.
为解析甘蓝型油菜光合生理特性,以稳定遗传的黄化转绿型突变系和近等系为材料,对多种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片发育,突变系与近等系的LPL、SPL叶绿素含量间的差异分别由70.34%、67.40%缩减为0.07%、0.17%;突变系叶绿素含量的增长速率比近等系高156.62%~727.03%、11...  相似文献   
37.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318份油菜种质资源品种(系)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为0.555296;其次是一次有效分枝数,为0.45018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千粒重,为0.157786。在不同省份所提供的种质资源中,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而且不同省份的品种同一性状的变幅也不同;主花絮有效长度较长和有效角果数较多的品种主要出现在株高为160~179 cm的品种中;探索了初花期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关系,并评价推荐了部分优良种质资源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38.
为解决我国春油菜区缺少优质高产及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品种,针对性选育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秦油558。2016、2017年参加国家春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晚熟组),2年平均产量为3 579.15 kg/hm2,比对照增产2.77%;产油量1 659.00 kg/hm2,比对照增加10.90%,居试验第1位,Shukla方差分析稳产性好。其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为26.56μmol/g(饼粕),含油量为46.41%,比对照增加3.40百分点,于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秦油558高产稳产品质优,植株矮壮易机收,适宜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等海拔2 7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9.
密植油菜苗期和成熟期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菜幼苗期和成熟期各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在高密度下油菜苗期冠层特性和成熟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选育适合高密度栽培的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油菜幼苗期不同叶型品种(系)的冠层覆盖面积和叶片重合面积不同,有显著性差异,其冠层覆盖面积越大,叶片重合面积越大;其中以叶片重合面积、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在株型方面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在相关性分析中,株高、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冠层覆盖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重合面积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分为"产量贡献因子"、"密植株型因子"、"丰产遗传因子"、"密植苗形因子"4大类,在主成分综合评价中以ZX5的得分最高,ZX1得分最低。合理的性状特征是密植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以31个甘蓝型油菜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特定杂交设计,对油菜成熟期6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群体6个生物学性状的平均表现均超过亲本;秆质量、地上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粒质量和粒壳质量的遗传以显性效应为主;不同生物学性状的平均优势存在差异,其中以粒质量和粒壳质量的平均优势表现最好;相关分析表明,协调好地上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间的关系对夺取油菜高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