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3篇 | |
综合类 | 31篇 |
农作物 | 31篇 |
畜牧兽医 | 35篇 |
园艺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湿地稻田甲烷排放估算模型及减排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田甲烷排放模型、估算量以及减排模式进行了综述。稻田甲烷排放机理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甲烷排放量估算模型,准确估算稻田甲烷排放量;探索稻田甲烷减排的最佳模式,达到既减少甲烷排放,又能增加水稻产量的双重目标。现有模型已从经验模型向机理模型转化,模型的外推能力大大加强。全球及我国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范围分别是12~200Tg/a,7~41Tg/a。随着基于过程的模拟模型的不断修正,精确度也会进一步提高。目前稻田甲烷减排模式正处于深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3.
为评估SjTSP2分子作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候选抗原分子的潜力,本实验扩增了编码该分子的DNA片段,构建了重组真核质粒pVAX1/SjTSP2,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情况后,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免疫小鼠,应用ELISA、流式细胞术等检测重组质粒诱导的免疫反应,计算减虫减卵率,评估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保护效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该质粒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质粒免疫小鼠诱导了显著升高的特异性IgG抗体和IFN-γ、IL-4等细胞因子。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虫荷数较PBS对照组增加12.4%(P=0.368),但肝组织虫卵减少10.01%(P=0.486)。说明制备的DNA疫苗能刺激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但诱导的免疫保护作用并不理想,为血吸虫DNA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通过对油茶花器官性状特征进行数量化分级评价,为油茶种质资源创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现有油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测定其花器官性状特征,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1个性状进行变异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品种花器官性状特征存在差异;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991~1.525,Simps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604~0.764,其中均以柱头开裂数、内雄蕊高和花柱高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8.82%~20.24%,以雄蕊群直径、花瓣长和花瓣宽变异系数较大;2)R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冠直径与花瓣长相关性较强,其余性状指标均相对独立;3)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综合为4个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0.057%、26.118%、10.160%和9.597%,累计贡献率为85.932%,其中花冠直径、花瓣长、花瓣宽、花瓣长宽比、内雄蕊高、柱头开裂数等6个性状特征向量值较大;4)Q型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4可将其分为4种类型,小花型(3种):花瓣长为2.43~2.58 cm,花冠直径为5.05~5.43 cm,雄蕊群直径为1.... 相似文献
26.
27.
28.
水稻根系分泌物对镉吸收、积累影响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根系分泌物的种类、产生机制以及对水稻镉吸收、积累的影响机理,分析了水稻根分泌物、土壤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对稻田镉污染下水稻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为水稻镉污染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南方"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进行了一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净碳交换量(NEE)、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总呼吸(Reco)]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方"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NEE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NEE月平均日变化在生长季表现为较明显的"U"型曲线,不同月份"U"型高度不同;NEE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两个吸收期(NEE为负)和三个排放期(NEE为正),NEE在早稻和晚稻的生长季有两个明显的碳吸收期,早稻平均值为-0.58 g C·m~(-2)·d~(-1),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6月20日,为-1.77 g C·m~(-2)·d~(-1),晚稻平均值为-1.28 g C·m~(-2),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9月19日,为-2.23 g C·m~(-2)·d~(-1);冬闲期存在两个碳排放期,平均值为2.68 g C·m~(-2)·d~(-1)。水稻种植期间白天的净碳交换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显著,夜间的净碳交换受5 cm土壤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低时的冬闲期温度敏感性高于温度高时的双季稻种植期。全年的NEE总和表现为碳排放,达778.4 g C·m~(-2),GPP为1 643.7 g C·m~(-2),Reco为2 425.8 g C·m~(-2)。因此,南方"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有可观的固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30.
水稻叶片气孔特性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刮制法观测了13个早稻品种剑叶、20个晚稻品种上三叶的气孔特性,比较了常规稻与杂交稻气孔差异,并对气孔密度、长度与宽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孔密度变幅大于气孔长度与宽度;早稻杂交稻剑叶气孔密度、长度与宽度大于常规稻;剑叶气孔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但长度、宽度与密度相关性不显著;晚稻杂交稻剑叶气孑L密度大于常规稻,倒二叶、倒三叶均要小于常规稻;而杂交稻上三片功能叶气孔长度均大于常规稻;杂交稻倒三叶气孔宽度大于常规稻,其他2叶均比常规稻小;上三片功能叶气孔长度与密度、气孔宽度与密度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气孔长度与宽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