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5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7篇 | |
综合类 | 64篇 |
农作物 | 40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32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31.
两种半夏蛋白及凝集素抑制褐飞虱与番茄花叶病毒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半夏与掌叶半夏块茎中用硫酸铵盐析法分离总蛋白后,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凝集素。所得凝集素单体分子量均为12kD,总蛋白主要含有分子量为12 kD左右的成分及24 kD、46 kD的成分,很可能为凝集素的单体及其二聚体和四聚体。凝集素均具有凝集兔血红细胞的活性。总蛋白在1 mg/ml时对褐飞虱有显著的致死效应,达80%。总蛋白在1 mg/ml或凝集素在0.2 mg/ml时对一定浓度的番茄花叶病毒的侵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达50%~76%。总蛋白的抑制作用应为所含的凝集素成分所致。 相似文献
132.
133.
通过探索不同提取方法和提取剂对嘧肽霉素在土壤中的提取效果以及不同萃取剂和层析柱对嘧肽霉素在番茄中的净化效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嘧肽霉素在土壤及番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土壤中的嘧肽霉素采用甲醇-水(3/7,V/V)直接振荡-超声提取;番茄中的嘧肽霉素先采用甲醇匀质提取,提取液经二氯甲烷萃取,再经硅胶层析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嘧肽霉素在土壤、番茄中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05~1.00 mg·kg-1、0.5~5.00 mg·kg-1时,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00%~94.31%、89.96%~107.45%,变异系数分别为1.07%~3.98%、4.66%~9.12%,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3 mg·kg-1、0.1 mg·kg-1。对湖南、广州、浙江两年三地的部分样品重复分析可知,该分析方法在土壤中嘧肽霉素的测定变异系数为1.88%~4.56%,在番茄中嘧肽霉素的测定变异系数为3.52%~4.10%。该分析方法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4.
生猪疫病防制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生猪疫病防制工作自建国以来.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方针的指引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本从着实际出发.围绕这一方针,开展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养猪业的平稳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防疫面前,只是起到了防御的作用,未能消灭一种生猪疫病,且还有扩展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步伐显得太慢,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已消灭某些猪的传染病的国家.为保本国养猪利益,以提高技术壁垒为门槛,将他国猪肉产品拒之门外.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出入问题.也涉及到政治影响。不能不引起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利改进工作方法迎头赶上.让我们的猪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地位,否则我们的养猪业就要受到他国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以培养人才、发展科教为己任的高等院校更是责无旁贷。高等院校有着人才、知识、技术优势,完全可以在农村这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教育部部长周济最近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36.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甘蔗和土壤中二甲四氯残留量.样品采用0.04 mol/LNaOH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HPLC-UV检测.二甲四氯在0.05~10 m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添加水平为0.05、0.1、1.0 mg/... 相似文献
137.
在养猪生产中,咬尾是主要的行为问题之一。一旦爆发,会降低动物福利,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图1)。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和采取了相应措施以解决这一问题,但问题仍然存在。北欧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对该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8.
为了评价烯啶虫胺在水稻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和环境安全性,2010-2011年在湖南、吉林、河北3地进行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环境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并采用HPLC检测水稻环境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在稻田水、土壤和稻杆中的消解速率非常快,其半衰期分别为:5.77 h、28.52 h、1.60~2.09 d;按推荐剂量在稻田环境中施用烯啶虫胺50%可湿性粉剂3次,距末次施药后14 d以上,收获的稻米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为未检出(<0.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