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杨梅衰弱病表现为果实小、商品果率下降、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叶片严重脱落,最后树体死亡,该病近年来在全国杨梅产区均有发生。本文以10种杀菌剂在杨梅主栽品种荸荠种和东魁果实采摘后进行衰弱病树的树盘浇施防控应用试验,观察防控效果及其对树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50%吡唑醚菌酯在荸荠种上防控效果最佳,防效达88.2%;45%咪鲜胺和10%苯醚甲环唑在东魁上效果最佳,防效达95.7%;对树体营养生长影响,45%咪鲜胺、1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能较好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对树体果实品质影响,50%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显著提高单果重和硬度;50%腐霉利、50%啶酰菌胺、25%腈菌唑提高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建议生产中选用50%吡唑醚菌酯、45%咪鲜胺、10%苯醚甲环唑、25%嘧菌酯、50%腐霉利等药剂与合适的浓度进行杨梅衰弱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的影响。【方法】在相同设施条件下,采用色温3329 K的LED白光灯和色温1531 K的LED红光灯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测定树体周围光照度、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芽数量和大小,通过形态和解剖观察花芽的萌发及发育状态,以明确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杨梅花芽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光质补光处理均显著改善树体周围光环境,其中白光处理显著提高树体周围光照度。红光处理下杨梅分化形成的花芽数目最多,同期花芽最大、发育最快,利于提前花期;白光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花芽生长发育,但花芽数目、花芽纵横径以及花芽发育状态都弱于红光处理;对照组的花芽数量最少,萌发最晚。表明2种不同光质的补光处理均有利于花芽发育,其中较高比例红光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对设施栽培杨梅树进行补光处理,可显著增加花芽数目,提高花芽纵横径,促进提早开花。其中红光处理促进作用优于白光处理。该研究结果对杨梅设施栽培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杨梅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规律,为研发高效催芽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沙藏催芽的苗圃地里采集刚播种的杨梅种子以及幼根长分别为0~1、1~2、2~3和3 cm以上4个萌发阶段的杨梅种子,分别测定抗氧化酶和淀粉酶活性、激素含量、总酚类物质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α-淀粉酶等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刚播种到幼根长为0~1 cm时4种酶活性一直增高,幼根长大于1 cm后4种酶活性持续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平稳增高,β-淀粉酶活性是增加-降低-增加-降低变化趋势;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含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增加-降低,脱落酸(ABA)含量持续降低,赤霉素(GA3)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总酚含量先略增加后降低。与未萌发对照相比,萌发过程中MAPKKK15和TUA2等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变高,YMCIbHLH1、PHYA、MAPKKK18、MAPKKK14、YMSQS1、FOA1和WRKY6等7个基因均降低,HD2B、RVE1和YMBZIP等3个基因有升高有降低。【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衰弱病杨梅的抗逆性、增强树势、改善果实品质,研究了氧化剂(HMAO)对衰弱病杨梅树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MAO灌根处理有利于杨梅的营养生长,HMAO 600和300倍液处理的梢长显著长于CK,分别比CK增加90.91%和84.36%;梢粗以HMAO 600处理的最粗,为3.23 mm;光合速率以HMAO 300倍液处理的最高,为4.39 μmol/(m2·s),比CK高339%,其次是HMAO 600倍液处理,均显著高于CK;HMAO灌根处理可以引起杨梅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导致叶片相对电导率下降从而增强抗逆性,HMAO 300和150倍液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比CK显著减小,分别比CK低6.3%和28.07%;HMAO灌根处理虽然降低了杨梅的单果重,但显著降低了果实的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品质有所提升。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以HMAO 300~600倍液处理衰弱病杨梅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生物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改良及强壮树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衰弱病是杨梅产业上的严重病害,为开发杨梅衰弱病的关键防控技术,选择3种生物有机肥和挪威复合肥进行试验,不施肥病树为对照,研究施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对病树营养改良和树势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10~20 kg/株施用量防病以及营养改良效果较好,总体上优于复合肥,病害防效66.12%~82.64%,复合肥无防效,使...  相似文献   
16.
以健康、衰弱病和凋萎病的杨梅树为试材,测定不同状态树体的根系、叶片、花芽等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等生理指标,以及叶片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ITS序列(PvITS)相对表达量,经统计分析去掉异常值后,建立可用于评价树体健康状态的量化指标和参考阈值。结果表明,健康树的根CAT、根DHA、枝条SOD指标与其他两种树体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辅助评价树体健康状态的参考阈值分别是:117.52~280.67 nmol·min-1·g-1、1.02~1.58μg·min-1·g-1、484.20~804.99 U·g-1;PvITS相对表达量评价健康、衰弱病、凋萎病的参考阈值分别是0.78~1.15、1.76~3.91、9.54~29.62。...  相似文献   
17.
探究不同杀菌剂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对同一果园内发生衰弱病的‘东魁’杨梅在11月用不同类型杀菌剂灌根处理,测定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CK),不同杀菌剂对衰弱病‘东魁’杨梅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梢长、叶长、净光合速率、果实纵径、单果重、色差、可滴定酸上,其中45%咪鲜胺对叶长、叶宽增长显著,分别提升9.42%和12.56%;56%噁霜锰锌、50%多菌灵、40%百菌清、50%福美双对梢长提高显著,分别提升81.38%、75.32%、75.27%和55.77%;72%霜脲锰锌显著提高新梢粗度15.0%;70%甲基硫菌灵、50%福美双显著提升可溶性固形物50.88%和25.66%;72%霜霉威、50%福美双显著提升单果重25.59%和18.60%;72%霜脲锰锌显著提高果实亮度15.76%;50%福美双、40%烯酰吗啉显著提升总糖含量28.34%和15.81%。生产上建议施用40%百菌清和45%咪鲜胺,这2种杀菌剂有助于衰弱病杨梅树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浙江省杨梅生产中遇到的高温、低温、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以及这些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补救措施,并提出了综合预防措施,以期为浙江省的杨梅生产提供参考,减轻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促进浙江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杨梅(Myrica rubar Sieb. et Zucc.)重测序数据,开发了覆盖基因组的InDel标记,以10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果实性状统计分析、群体结构与聚类分析、关联分析与基因预测。结果显示:10个果实外观性状中变异系数在0.64%~7.13%之间,13个果实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在2.05%~12.09%之间,总酸变异系数最大,试材表型变异范围较大;92个InDel标记在10份种质中均具有多态性,共扩增出293个位点,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等位变异位点3.18个;群体结构与聚类分析表明,试材可分为2个亚群,分别是以‘荸荠种’和‘东魁’为代表材料的亚群,并且3个优株均与代表材料间存在核苷酸差异;关联分析发现,24个InDel标记关联到22个性状和77个位点,其中2个标记与6个性状关联,5个标记与4个性状关联,说明在杨梅中也普遍存在不同性状的连锁遗传现象;通过对关联基因预测,共检测到5个相关功能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中开发的高质量InDel标记为杨梅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鉴定基础,筛选到的候选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衰弱病是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杨梅衰弱病发生的原因多而复杂,给该病害的防控带来很大困难.本文概述了杨梅衰弱病的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的防控技术,主要从衰弱病杨梅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根围土壤次生代谢物质、 土壤理化性质劣变等方面介绍了杨梅衰弱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从施用生物有机肥、 生物炭基肥、 喷施叶面肥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