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篇
  3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通过研究棉花根系生长,通过建立logistic方程模型求出拐点、描述其增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Logistic方程的统计意义和生产现实意义。试验结果为根系生长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也为其他农业生产规律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2.
外源调节物质对棉花幼苗耐寒生理特性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花幼苗为试材,叶面分别喷施外源调节物质水杨酸(SA)、壳聚糖(CTS)、水杨酸+壳聚糖(SCM)、水杨酸+壳聚糖+硝酸钙(SCCa M)后,在5℃低温下进行处理,分别于0、24 h、48 h及恢复处理24 h时测定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POD、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用0.7 mmol·L-1水杨酸、0.6 mmol·L-1壳聚糖及复配制剂处理棉花幼苗,其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有所降低;复配制剂处理效果优于水杨酸和壳聚糖单独施用的效果,而水杨酸、壳聚糖、硝酸钙三元复配的效果比水杨酸和壳聚糖两元复配的效果好。表明水杨酸、壳聚糖和硝酸钙在诱导棉花幼苗耐寒性中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3.
小麦壮安灵拌种可降低株高 ,促进分蘖和叶片的生长发育。壮安灵拌种后小麦穗数增加 0 .9× 10 4~ 2 .7× 10 4个 /6 6 7m2 ,穗粒数增加 0 .3~ 0 .8粒 ,千粒重也增加了 0 .8~ 2 .0g ,增产幅度达到 7.77%~ 14 .19% ,其中处理 1(2g对水 0 .5kg拌 10kg种子 )增产效果最好 ,增收 4 5 .2~ 6 4 .1元 /6 6 7m2 ,实现净利润 4 2 .8~ 6 1.7元 /6 6 7m2 ,但处理 2 (1g对水 0 .5kg拌 10kg种子 )的产投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4.
李品芳  侯振安 《土壤通报》2001,32(Z1):76-80
用土壤溶液浓度NaCl75 ~325 mmol/L的中性盐对苜蓿 进行胁迫处理,研究苜蓿在土壤脱湿过程中,盐胁迫对其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运输的影响. 结果表明,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均使苜蓿的相对生长速率、含水量、累积 蒸散量、水分利用效率、K含量和K/Na值下降,但土体中的剩余水量却呈上升趋势.苜蓿生长 受到水分与盐分胁迫双重胁迫的影响.随NaCl胁迫的增加,苜蓿的N素含有率变化不大,但积 累量显著减少;K+、Ca2+的比吸收率(SAR)显著降低,植株K+、Ca2+含 量减少,而植株Na+、Cl-的比吸收率SAR显著提高,牧草体内Na+、Cl-含量不断积 累增加,植株K/Na值降低.对P、Mg2+的吸收在不同水盐条件下变化不一致.苜蓿根系 吸收钾钠离子后,向茎叶运输钾的选择性随NaCl胁迫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5.
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膜甜菜上施用缩节胺、矮壮素和甜神一号等化学调控剂,不同程度的提高了甜菜的产量水平。其中使用甜神一号甜菜的根产量、含糖率和抗病性上均优于使用其它化控剂。  相似文献   
1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滴灌配置对机采棉根系生长、水氮运移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3种滴灌毛管配置方式:(1)内嵌式滴灌毛管+夹管(EB);(2)内嵌式毛管+侧管(ES);(3)迷宫式毛管+侧管(LS);施氮(N)量均为300 kg/hm~2;同时,以ES处理不施氮肥为对照(CK)。结果表明:滴灌施肥24 h后,土壤水分及硝态氮均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LS和EB处理水分和硝态氮在作物行下方的根区含量高,ES处理硝态氮分布向宽行偏移。90%以上棉花根系分布在0—30 cm土层,但EB处理根系分布更浅,其超过80%根系分布在15 cm以内土层;ES处理与LS、EB处理相比,根干物质量分别显著降低31.7%和25.5%;ES处理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显著高于LS和EB处理。LS处理显著增加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较ES处理分别增加9.4%和18.0%;EB处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也较ES处理分别增加6.5%和8.5%。机采棉使用迷宫式滴灌毛管并在侧管铺设毛管,水分和硝态氮分布与根系分布相匹配,能显著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增加氮吸收量并提高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7.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施用硒肥及4种不同形态磷肥对小麦硒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硒肥设不施硒(SE0)和施硒(SE)2个处理,各硒肥处理下设置5个磷肥处理,分别为不施磷肥(CK)、施用磷酸(AP)、聚磷酸铵(APP)、磷酸一铵(MAP)和磷酸二铵(DAP)。结果表明:不施硒肥条件下,不同形态磷肥均能促进小麦硒吸收,但小麦籽粒硒含量均未达到富硒稻谷国家标准。其中,APP处理磷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较AP、MAP和DAP处理提高2.49、4.86和7.07个百分点。施硒肥条件下,小麦籽粒硒含量显著增加。其中,MAP处理小麦籽粒硒含量和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加68.11%和56.70%,磷肥利用率分别较AP、APP和DAP处理提高16.09、15.03和14.86个百分点。因此,硒肥配合施用磷酸一铵能够增加小麦籽粒硒含量,提高磷肥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8.
地膜甜菜化学调控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甜菜经化学调控可显著影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有效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提高根冠比,减少青头比率。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甜控一号效果最好,可使块根增产21.5%,提高含糖率0.9%,投入产出比为1:10.39;其次是缩节胺,可使块根增产17.0%,提高含糖率0.8%,投入产出比为1:2.82;其它化控处理(除壮丰安外)也均有较好的增产增糖效果。  相似文献   
119.
滴灌条件下不同盐水平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土壤盐水平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棉花根系感受到胁迫信号,并产生相应的适应反应,改变根系形态,增加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冠比,而且随盐度的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进入铃期以后,0.32 dS/m和1.12 dS/m处理棉花的根量开始下降,而1.90 dS/m处理棉花根量没有相应的减少,仍保持较高生长活力。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研究氮肥随水滴施次数和分配比例对机采棉生长、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 2017~2018两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施肥8次+前轻后重(习惯施肥,N8-B),(3)施肥8次+前重后轻(N8-F),(4)施肥10次+前轻后重(N10-B),(5)施肥10次+前重后轻(N10-F)。【结果】 增加氮肥施用次数显著提高棉花干物质重和氮素吸收量。在相同氮肥滴施次数下,氮肥分配“前重后轻”处理(F)棉花干物质重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前轻后重”处理(B)。2017和2018年,施肥10次处理棉花产量较施肥8次处理分别增加17.9%和34.7%,棉花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02和28.61个百分点。N8-F和N10-F处理棉花产量较相同施肥次数的N8-B和N10-B处理分别增加7.0%~11.1%和12.1%~21.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0~26.5和11.2~24.9个百分点。【结论】 增加氮肥滴施次数及前期施用比例可促进滴灌机采棉生长和氮素吸收,提高机采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