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9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时光飞逝,果实累累的2011年已载入史册,满载希冀的2012年悄然到来。过去的一年中,国家空前地重视草原工作,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力度,在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42.
我国北方草原面积广大,但退化严重,针对草原退化实施的草畜平衡政策。本文从牧户角度出发,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中3个典型旗县的典型牧户为对象,运用入户调研、野外试验及模型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北方草原牧户草畜平衡决策行为。结果表明,牧户存在心理载畜率,其主导着牧户的草畜平衡决策行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牧户在畜牧业生产中表现不同的草场流转等调整适应行为,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草场生态状况趋同,反映了不同经济水平牧户心理载畜率趋同;距最近公路距离、户主年龄,是否嘎查干部、民族属性及现有存栏数等因素是显著影响牧户心理载畜率的因素,决定牧户的是否继续扩大牲畜规模的意向;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分段式实现减畜目标、规模化联合降低心理载畜率、辨识和选择心理载畜率影响因素和牧户等途径,实现牧户心理载畜率模式向生态优化载畜率模式的转移,并提出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建议,为我国草原退化治理和实现草畜平衡提供系统、切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3.
封育与放牧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江源区选择不同封育年限的退化高寒草甸,测定其地上部分主要功能群(禾草类、杂类草、莎草类的总碳氮浓度)、植物根系和土壤碳浓度及储量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主要功能群总碳浓度和碳氮比高于自由放牧草地;围栏封育地下根系碳浓度明显高于自由放牧草地;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最大,植物地上部分碳储量最小,植物根系碳储量居中。0~30cm深度土体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围栏封育5年>围栏封育10年>自由放牧;封育5年和10年后,总碳储量较自由放牧草地提高了36.54%,24.61%;土壤有机碳分别增加了26.28%和24.28%;而封育5年和10年之间碳储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围栏封育是高寒草甸固碳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4.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但县域畜牧业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较少。文中以苏尼特右旗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经营制度,划分1976-1983、1984-1990、1991-2002、2003-2008四个时序段,将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草场载畜量、肉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作为驱动因素,分别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畜牧业产值和牲畜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作为外部环境因素,气候始终影响和限制畜牧业的发展,而在市场经济引入牧区后,市场因素对该地区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长期看,该旗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干旱加剧以及各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都必将是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牧区畜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5.
苜蓿不同密度种植生长状况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草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优质饲草料作物高产栽培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环京南地区优质饲草的种植十分缺乏,以合理的密度种植苜蓿可以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对于农区种植饲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华北农牧交错区奶牛饲养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华北农牧交错区林西县的奶牛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当地奶牛养殖业在品种及产奶量、饲料来源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奶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文章从科学饲养管理、增加饲料来源途径、提高饲料加工利用技术、合理的经营规模和养殖风险防范及质量检测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奶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环京南部地区14个匈牙利青贮玉米和国内中原单32玉米品种春季种植对比试验,得出14个匈牙利玉米品种生育期短,约90 d,可满足当地一年两茬的种植习惯。MV50H、BOGAT、MVH3F、MASIL四个匈牙利品种产量较高,综合生长性状较好,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48.
采用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禁牧休牧等措施进行退化草原修复和保护,是关系能否有效合理保护和利用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测定连续10年(1999~2009年)进行围栏禁牧、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等不同放牧作用下的长久样区的草原碳输入、输出及平衡特征,旨在从碳平衡的角度为确定荒漠草原合理的放牧管理方式提供依据.采用野外调查法测定生物量季节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土壤呼吸动态.结果表明:(1)相较于自由放牧,划区轮牧能保持较高的凋落物量、家畜采食量以及地下生物量,在恢复地上植被方面无明显差别,禁牧保持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凋落物量及地下生物量;(2)土壤呼吸随着放牧的进行和季节水热条件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自由放牧在干旱季节产生较小的土壤呼吸;(3)生长季内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和围栏禁牧下的荒漠草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分别为413.78、401.45、416.80 g/(m2·a)C.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表现为碳汇,不同放牧制度对碳收支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有微弱的碳积累优势.  相似文献   
49.
在分析区域农业资源持续与高效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红黄壤地区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区域内中低产地区22个典型县进行评价表明,红黄壤地区协调好农业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对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0.
在草原牧区,家庭牧场作为取代游牧制度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其对极端气候响应过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以"极端气候敏感性-影响途径-响应方式"为分析框架,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天山北坡山地草原牧民对极端气候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1980-2009年冬季雪灾、秋季旱灾风险趋于增大,家庭牧场草料储备不足、畜种结构经济驱动型增加了对极端气候的敏感性;2)旱灾、雪灾是影响家庭牧场的主要极端气候类型,其作用介质为牲畜和草场;3)自适应与外力适应是牧户响应极端气候的2种主要形式,其中购买草料是最主要的响应策略;4)通过Probit模型估计显示,极端气候认知、家庭特征、资产状况与牧户间适应行为选择有显著的关系。研究认为,家庭牧场对极端气候短期响应的反馈过程主要围绕草、畜2因子展开,基于降水波动的周期性,牧户长期响应形成了家庭牧场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