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140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107篇
  114篇
综合类   806篇
农作物   141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627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张光辉  呙亚平  蒲元瀛  侣国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30-4332,4336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组织创新模式的演化规律,并对烟叶种植的农地经营规模和新型组织方式的实现条件进行总结,通过利川齐心、雷家坪烟农专业合作社案例对比,分析了"烟草公司+合作社+烟农"组织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促进创新组织方式实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2.
芝麻NBS -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和分析芝麻抗、感茎点枯病材料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可以为芝麻抗茎点枯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 - LRR类保守结构域,合成了1对简并引物和2对特异引物,对6个抗茎点枯病芝麻品种中的抗病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得到11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93.
利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2007年制备的双单倍体牙鲆为材料,根据生长性状表型值分成快速生长组(Fast growth group,FGG)和慢速生长组(Slow growth group,SGG),进行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连锁分析.从牙鲆遗传连锁图谱选择40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覆盖了24个连锁群中的...  相似文献   
94.
高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纤维素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筛选能在高温(55~75℃)好氧堆肥中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评估其降解秸秆的能力与产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从高温期堆肥中采样,以水稻秸秆粉为唯一碳源,通过55、65℃和75℃连续高温传代驯化并分离筛选耐高温菌,结合水解圈和水稻秸秆崩解试验筛选不同高温下高效降解秸秆的目标菌株,采用16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目标菌株分类地位,通过分析目标菌株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在50~90℃之间的热稳定性,解析其高温适应性机制,评价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高温驯化分离得到13株耐高温降解菌,其中B-5、B-6、B-7和B-11的纤维素和秸秆降解能力较强,而只有B-7和B-11在55~65℃和75℃具有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能力,将其认定为目标菌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7和B-11菌株与芽孢杆菌科高度相似,分别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B-7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11。酶活热稳定性分析发现B-7和B-11各纤维素酶活性在50~90℃之间先升高后降低,其最适温度范围不同,分别为55~65℃和70~80℃,其中B-11在85℃时的相对酶活仍高于60%。研究表明,菌株B-7和B-11是耐高温高效秸秆降解菌,其具有不同高温偏好性,纤维素酶热稳定性强,在秸秆高温好氧堆肥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粉质南瓜夏季高山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耐高温、结果力强、耐旱性好、适合高山栽培粉质南瓜品种。经试种甘栗、锦栗、东升和桔红南瓜适宜高山栽培。 2 地块选择 粉质南瓜种子发芽适温为25~27℃,35℃以上花器不能正常发育,结果停歇。光照充足生长良好,一般海拔550~1 300 m均可种植。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好。为减轻病虫害发生,选择2~3年未种过瓜类的地块,以水旱轮作最为理想。 3 播期 粉质南瓜高山栽培适播期为5月上旬~7月上旬,播种至始收为50~60 d,采收期约为1~1.5个月。海拔低的地块播期适当推迟,海拔高的地块可稍早。 4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的营养土选用2~3年内未种过瓜类的菜园土,施入腐熟有机肥、过磷酸钙和草木灰。在播前要精选种子、消毒和浸种催芽。种子消毒:①温汤浸种。温汤水温55℃,用水量是种子体积的5~6倍。保持水温15 min。②药剂处理分药液浸种和药粉拌种。药液浸种先用水浸种2 h,沥干种子浸到一定浓度药液中,10 min后取出洗净晾干。药粉拌种将药剂和种子混合粘附在种子表面。用量为种子重的0.1%~0.5%,常用药剂有敌克松、多菌灵、克菌丹、拌种双等。催芽是将浸种后的种子搓净种皮上的粘液,于25~30℃催芽36~48 h当芽长3~4 mm,即可播种(如不经催芽直接播种亦可)。 5 整地定植 粉质南瓜主侧根发达,要求深翻土地,深沟高畦,利于排灌。粉质南瓜为蔓生,茎蔓粗壮,分枝少,结瓜部位低,适宜密植。爬地栽培,畦宽1.5 m,种一行,株距1 m;搭架栽培畦宽2.2 m,种双行,株距0.8 m。 6 田间管理 粉质南瓜施肥要注意N、P、K配合,基肥在定植前1周沟施饼肥100 kg或腐熟栏肥1.5 t,三元复合肥15 kg,过磷酸钙40 kg。生长前期要避免植株徒长,如蔓叶繁茂,无需追肥。座瓜后,应重施追肥,一般施复合肥20 kg。果实膨大前期对水分需求量大,应及时灌溉。定植活棵后,应进行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并结合培土,以利根系的生长发育。用稻草覆盖畦面以降低土表温度,保水,防止雨水冲刷和土壤板结。粉质南瓜以主蔓结瓜为主,生长前期应及时摘除侧枝、子蔓,使主蔓第1只瓜生长良好,第2只瓜座果后,可留1、2枝子蔓,以提高中后期瓜量。 南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病毒病、蔓枯病、疫病等。白粉病可用40%杜邦福星6 000~8 000倍液、20%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或50%加瑞农600倍液等喷雾防治。病毒病由蚜虫、叶甲传毒,应及时防治蚜虫、叶甲。发病初期用20%病毒A 500倍液、病毒灵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 d用1次,连续防治3次。蔓枯病一般通过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来预防。发病初期可用40%杜邦福星8 0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400倍液或47%加瑞农700倍液喷洒。疫病发病初可用72%杜邦克露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9%安克锰锌1 000倍液喷洒。南瓜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茶黄螨、瓜螟等,蚜虫和蓟马可用10%吡虫啉、1%杀虫素或20%康福多等药剂防治。 7 采收 一般座瓜后15~20 d,瓜重达750 g左右,瓜皮由淡绿色转为墨绿色即可采收。 (金华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王惠娟) 穗期高温影响单季稻Ⅱ优2070结实率 杂交籼稻组合Ⅱ优2070具有穗大粒重、产量高、米质优、耐肥抗倒等特点,适宜我县大部分地区作单季稻种植,一般单产达7.6 t/hm\+2,比汕优63增产6.9%。近几年来,生产中发现Ⅱ优2070存在年度间结实率差异较大现象,正常年份为83.1%,低的年份只有65.4%。为此我们对横村、桐庐、富春江3个镇结实率低的田块进行了调查。播种期4月30日至5月3日,始穗期8月11~13日,齐穗期8月15~18日,抽穗扬花期8月中旬的旬平均温度达37.7℃,超过历年3.5℃。由此可见,穗期高温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原因。 为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Ⅱ优2070在我县可适当迟播,平原地区以5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这样8月下旬至9月上旬抽穗扬花,可避开8月上中旬的高温,而且这段时间日夜温差较大,有利于籽粒的灌浆结实,同时也有利于米质的改善。山区由于小气候的原因,以5月15日播种为宜,盲目过早播种会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下降,影响产量及品质。 (桐庐县种子公司龚辉) 稻板榨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余姚市自1992年开始对棉区的榨菜在稻区进行试种并获得成功。平均666.7 m2产3 000 kg以上,最大单个重0.5 kg,且瘤茎病斑少,空心率低,效益比种植油菜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用 适应性强、耐肥、迟抽薹、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如缩头种、波萝种和浙桐1号。 2 栽培季节 在宁绍平原,播种期为10月1~5日,秧龄35~40 d可移栽定植,4月上中旬抽薹5~10 cm时收获。如单季稻收割早,播种可提前2~3 d。 3 播种与育苗 (1)育苗地的选择。宜选择土质疏松,保水保肥性好的育苗地作苗床。如前作是十字花科的芥菜地、白菜地、萝卜地等,须在前作收获后杀蚜,防止病毒病的传播。 (2)播种及管理。用种量每666.7 m2为60~80 g,选择苗床60~80 m\+2,用过磷酸钙3~4 kg撒施后整地筑畦,畦宽1.2~1.3 m,畦高25 cm,然后均匀播种并将每畦面用脚踏实,用60%丁草胺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杂草。如天气干旱要适量浇水或用遮阳网覆盖,防止苗床干旱。一般3~4 d即可出苗。出苗后用稀薄的人粪料泼浇作黄芽肥,注意及时删苗、施肥和蚜虫防治。 4 大田移栽 (1)田块选择。宜选择排水畅通,土壤疏松,交通便捷的田块。晚稻收获后用100倍液草甘膦清除田间杂草,每666.7 m\+2用40~50 kg过磷酸钙加15 kg氯化钾或三元复合肥50 kg全田撒施。开宽为1.0~1.2 m畦,2天后定植。 (2)合理密植。一般行距20~24 cm,株距10~12 cm,每666.7 m2种足1.8~2.0万株,秧苗须带肥带药下田。拔秧前3 d施好起身肥,拔秧时浇湿秧苗地,力争根系带泥移栽促早成活,种下当天浇施0.5%尿素液,加快返青早发。 (3)化学除草。稻板榨菜定植后3 d内早晨用60%丁草胺100~125 ml对水40~50 kg均匀喷雾,在元旦前后至农历年内,每666.7 m2用60 ml高效盖草能除草。 5 田间管理 移栽定植后,一要及时查苗补缺,同时做好清沟排水。二要施冬壮肥,稻板榨菜成活后半个月内,每666.7 m2用碳酸氨铵30~40 kg加过磷酸钙15~20 kg对水2 000 kg浇施,元旦前后和农历年各施浇一次,力争冬壮春发。三要重施膨大肥。2月中下旬瘤茎膨大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每666.7 m2用碳酸氢铵40~50 kg加过磷酸钙30 kg对水2 500 kg浇施,隔7~10 d 666.7 m2用尿素40 kg加氯化钾15 kg,对水2 500 kg浇施。 6 病虫防治 稻板榨菜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小菜蛾、病毒病、黑斑病、白粉病等。应重点抓好苗期蚜虫防治,播种前用5%辛硫磷1 000倍液浇苗床,呋喃丹打底防治地下害虫。密材型品种定植前后要特别注意蚜虫防治,每666.7 m2用高效大功臣20~30 g对水40 kg喷雾。小菜蛾可用5%抑太保2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25%粉锈宁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黑斑病用25%百菌清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余姚市泗门镇农技站单州海等)  相似文献   
96.
玉米自交系苗期生物学性状与磷效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条件下,选取从全国各地收集的400余份玉米自交系,在低磷和高磷2个供磷水平下初步进行玉米耐低磷种质资源的筛选。选用磷效率有显著差异的11份玉米自交系,在拔节期探讨了株高、叶面积及生物产量与磷效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2个供磷条件下,株高与磷效率均达到显著正相关,而叶面积与磷效率相关性较差。在磷胁迫条件下,生物产量与磷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在高磷下不表现相关性,表明,在低磷条件下,株高对生物产量的影响较大.高磷条件下,叶面积的作用较大,次级性状如株高、生物产量可以加速磷高效种质资源的筛选。  相似文献   
97.
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槟榔生产种植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目前主要在印度和我国槟榔主产区发生。本文从非生物与生物因素两方面对槟榔黄化病病原认识过程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98.
拮抗菌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及对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XB16(Bacillus subtilis)是分离自香蕉根部组织的芽孢杆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在含有300μg/mL利福平的NA培养基上稳定生长且对病原菌拮抗能力保持不变的XB16突变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的接种方法,研究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采用伤根淋菌液法和灌根法接种,XB16均能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显示出该菌株在香蕉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两种接种方法中,定殖菌数量在香蕉各组织中的消长动态均表现为先增长后缓慢下降;但是采用喷雾法接种XB16后在香蕉各组织中没有检测到标记菌,说明该接种方法不能使XB16在香蕉体内定殖。灌根法接种XB16后取香蕉假茎组织测定了香蕉体内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拮抗菌株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均比接种病原菌和清水对照明显提高,PPO和POD酶活最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两种酶在接种后的第15天仍保持较高活性,推测诱导抗性是XB16菌株的防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
为了进一步阐明多个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其与小麦农艺性状的关系,运用分子标记对来自我国黄淮麦区的246份小麦种质资源中6个矮秆基因位点(Rht1、Rht2、Rht4、Rht8、Rht9及Rht12)分别进行了检测,同时连续3年调查参试材料株高、穗长、穗下节长、小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粒数、粒长、粒宽和千粒重共10个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矮秆基因位点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矮秆基因在黄淮麦区小麦中均具有广泛分布,其中含有Rht1和Rht2基因的小麦品种分布最广。分析矮秆基因位点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在Rht1位点,Rht1-B1a和Rht1-B1b两种基因型间的株高没有显著差异;在Rht2位点,拥有Rht2-D1b类型的小麦品种所有年份间的株高和穗下节长较低,但千粒重较高,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排除Rht1和Rht2基因效应后,Rht4、Rht8、Rht9和Rht12位点对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Rht4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4-B1b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8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穗下节长、穗长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8-D1b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9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株高和千粒重具有重要影响,且Rht9-A1a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Rht12基因位点主要对小麦千粒重和穗长具有重要影响,且Rht12-A1a类型为相对优良的基因型。进一步分析发现,6个位点中对株高影响最大的是Rht2基因,其次是Rht4基因;有4个位点(Rht1、Rht2、Rht8、Rht12)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其中Rht2基因的影响最大。分析除Rht1外其他5个位点优良基因型在不同时期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发现,从早期历史品种、近期历史品种到现代品种,不同位点优良基因型分布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优良矮秆基因型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利用逐渐增加,尤其是82.9%的现代小麦品种已含有Rht2-D1b类型。  相似文献   
100.
利用两个物种标记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I)和磷酸甘油醛异构酶(Tpi)基因序列设计分子标记对2019年和2020年采自上海地区玉米植株上的48个害虫样本进行种群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玉米型”草地贪夜蛾,样本的COI基因与“水稻型”草地贪夜蛾COI基因序列一致性更高,达97.9%—100%,系统进化分析也表明样本与草地贪夜蛾为一支。而样本Tpi基因与“玉米型”草地贪夜蛾的Tpi基因序列一致性为100%,而与“水稻型”草地贪夜蛾的Tpi基因序列存在9个碱基的差异。结合两个物种标记基因的特点和样本的实际寄主,认为上海地区2019年和2020年采集的48个害虫样本均为草地贪夜蛾,且草地贪夜蛾亚型为“玉米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