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董轶博  裴新梧  袁潜华  彭于发 《作物学报》2009,35(11):2122-2126
海南岛的4个保护区和2个非保护区内普通野生稻与2种栽培稻(Nipponbare, 9311)的Adh2基因序列在编码区共有单现突变 9个,信息位点4个,同义突变8个,替代突变5个。内含子内有单现突变21个,信息位点29个,插入/缺失位点161个。Adh2基因在整个区域的多态性(pR, qR)均为0.011,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明显高于编码区域。在编码区域,同义位点多态性明显高于替代位点。中性测试表明虽然Adh2各区域的净化选择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性,但编码区的净化选择作用明显大于内含子区域。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可以划分为2大类,其中一类(QH, LD)与中国大陆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更接近,另一类(WC, WA, WN, DZ)则更接近东南亚普通野生稻。  相似文献   
42.
热带经济型反季节甜瓜设施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设施大棚防虫网技术,栽培甜瓜等有较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可以较好地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稳定与调控产量.研究表明:利用竹木材料为骨架设计建立的热带实用经济型大棚设施技术基本成型,且已在较大面积反季节哈密瓜生产中应用,并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与以钢管、铁架等为主要材料设计的设施大棚相比,具有投资相对较小、适合海南热带生态型反季节农作物的大面积生产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3.
刘子凡  袁潜华  罗文杰 《种子》2020,(3):165-166
种子比重的测定是《种子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规验证性实验。种子学实验教材提供了排水法和比重瓶法测种子的比重,但经多年教学发现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与缺陷。为此,本文通过对产生误差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并对相关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44.
对水稻强化栽培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生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在我国南京生态条件下早播水稻因温度偏低 ,强化栽培并非能发挥其分蘖多的优势 ,晚播水稻虽能满足其加快分蘖的温度要求 ,但水稻生育后期热量不足 ,使水稻结实率和粒重受到影响。对马达加斯加和我国南方稻区气象资料气候相似分析表明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适用于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省 (区 )沿海和云贵高原低海拔地区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45.
余昌花  袁潜华  徐立新  何美丹  李厚奇  曹树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67-12669,12680
[目的]探讨高州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和育性。[方法]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海南陵水的开花习性、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海南普通野生稻开花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第一开花期在4月中旬至6月中旬,历时约60d,开花高峰期为5月13~22日,日开花历时主要集中在11:20~13:0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第二开花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历时45d,开花高峰期在9月8~18日,日开花历时在11:15~12:50,日开花高峰在11:30左右。2次开花期间的颖花开放特性基本相同,柱头外露表现为单露率46.23%,双露率49.14%,柱头总外露率达95.37%。单个颖花从开颖到闭颖一般需1.5~2.5h,开颖角度为29.9°~32.4°。上、下半年2个季次的花粉育性分别为89.67%和85.62%,平均结实率分别为58.81%和55.79%。海南普通野生稻一般1年仅开花1次,开花期在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这与高州野生稻在陵水1年开花2次的表现有明显差异。[结论]为研究转基因水稻向普通野生稻基因漂流频率及与普通野生稻的开花习性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覆秸旱作、水作和传统旱作3种栽培方式,分别测定山栏稻的抗旱生理指标、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作减轻了山栏稻受干旱胁迫程度,降低了剑叶的POD,MDA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而覆秸旱作亦有类似效应但效果不如水作。与普通旱作相比,水作和覆秸旱作山栏稻株高分别提高30.62%和16.69%,叶长分别增长14.32%和6.62%,有效分蘖数分别增加64.7%和26.47%,生育期分别缩短12 d和5 d,产量分别提高267.44%和91.04%。山栏稻在水田环境下具有减少干旱胁迫、优化农艺性状和提高产量等诸多优点。本研究旨在为山栏稻从传统山区旱地种植引向普通旱作和水田种植("山栏下山")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种植的164份杂交水稻新组合米质的测试分析,对南繁气候条件下杂交水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已经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的指标要求,两系杂交稻品质优于三系杂交稻.目前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通过与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山栏稻对白叶枯病抗性,本试验以17个山栏稻品种为材料,在大田与温室大棚中同时种植,于大田中观察山栏稻在水、旱两种栽培模式下对海口当地白叶枯病菌的自然抗性并测产;在温室中检测水、旱两种栽培模式下山栏稻对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PXO99(P6)、PX145(P7)的抗性;并以基因功能性标记检测其抗性基因,分析各指标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田环境下17个供试品种中有12个品种在水作栽培模式下感病指数高于旱作,有10个品种水作栽培模式下产量比旱作高。温室中用P6接种山栏稻,水作模式下仅有1个品种表现抗病,8个品种感病;旱作模式下2个品种表现抗病,3个品种感病。接种P7,水作时表现抗病和感病的品种数量分别为7个和2个;旱作时表现抗病的品种高达9个,仅1个品种感病。供试品种中有16个品种含有Xa1抗病基因,4个品种含有Xa27抗病基因,所有品种均不含xa13、Xa21抗病基因。因此认为,山栏稻对海口当地白叶枯病菌小种以及菲律宾白叶枯病菌小种都有一定抗性,且抗性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山栏稻旱作时抗性强于水作。  相似文献   
49.
国家863计划两系法杂交稻中试开发项目工作会议简报AbriefreportontheconferenceoftheProgramofMiddleExperimentsandDevelopmentofTwo-lineHybridRiceunderthe...  相似文献   
50.
对31个水稻不育系共63个样本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度资料进行了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归纳了差异性的规律,分析了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育性观测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