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自由基化学一度曾被称为"新的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发展中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目前世界医学界已公认,自由基所造成的损伤是多种疾病的起点,生物有机体内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在清除自由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文章就自由基学说的发展,自由基的产生、对机体的危害及微量元素铜、锌、硒、锰、铁、锗与维生素A、C、E、β-胡萝卜素清除自由基的机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2.
牛心朴子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牛心朴子不同提取部位,氯仿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部位没有毒性,氯仿部位有很大的毒性,其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33.4mg/kg,95%的可信限为192.15 ̄268.09mg/kg。  相似文献   
33.
为了调查宁夏地区流产肉用母牛5种流产相关病原的流行情况,通过采集不同地区92份有流产史的基础母牛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种流产相关病原抗体/抗原进行检测和分析。ELISA检测结果表明,92份样品中,5种病原抗体阳性率为98.91%(91/92),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牛犬新孢子虫(82.61%)、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69.57%)、衣原体(44.57%)、布鲁氏菌(30.43%);未检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混合抗体阳性率中主要以2种病原混合抗体阳性率最高(50.00%),其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犬新孢子虫混合抗体阳性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主要肉牛养殖地区均出现不同流产相关病原感染的情况,主要以混合感染为主。在肉用母牛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以上病原的检疫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4.
银川地区某奶牛场牛支原体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诊银川市某奶牛场成年奶牛病因,本研究对两头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犊牛进行解剖,无菌采集肺脏、肺积液、关节液及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乳样1份进行病原分离,分离到2株巴士杆菌、2株链球菌、1株大肠杆菌和3株支原体,通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特异性PCR鉴定和16S r R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引起此次流行的主要病原为牛支原体。采用比利时进口牛支原体ELISA诊断试剂盒对银川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的230份奶牛血清进行牛支原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牛群平均阳性率26.52%,牛场阳性率高达100%,表明牛支原体病在银川地区呈高感染率。  相似文献   
35.
36.
槟榔具有健脾燥湿、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之功,现代药理学指出它有拟胆碱样作用,能促进消化腺分泌,增强肠蠕动。据此,笔者对7例阿托品中毒病畜灌服槟榔解毒,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37.
用进口阴道海绵栓、进口孕酮阴道栓、同产前列腺素-氯前列烯醇对受体山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3种药物的处理效果都比较好,差异不显著。选择不同营养状况的受体羊,用同一种药物处理,结果,营养状况良好的受体羊同期发情效果最好,同期发情率、移植率、妊娠率分别达到100%、86.7%、75.0%。选择西农萨能奶山羊、唐山奶山羊、苏北白羊用同一种经药物处理,结果表明,品种对受体羊同期发情效果影响不大。在不同季节用同一种药物处理受体羊,4、6月份同期发情效果影响明显比11月份差,11月份处理的受体羊同期发情率、移植率、妊娠率分别达93.5%、70.9%、58.0%。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确定直立黄芪中是否存在能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及该类真菌与链格孢属波状芽管孢组疯草内生真菌的遗传进化关系,对直立黄芪植物组织中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应用ɑ-甘露糖苷酶抑制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分离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够产生苦马豆素的菌株。PCR法扩增产苦马豆素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PD)和β-酮脂酰合酶(β-ketoacyl synthase,KS)基因,测定其序列,进行序列一致性比对。基于ITS和GPD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和形态特征,对直立黄芪中的产苦马豆素真菌进行种属分类和命名。结果显示:从直立黄芪中共分离到43株真菌,其中有13株菌丝中含有苦马豆素,序列一致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真菌与已报道的直立黄芪病原真菌甘肃链格孢(Alternaria gansuense)和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sp.)的亲缘关系最近。直立黄芪中存在能产生苦马豆素的真菌,根据形态特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将从直立黄芪中分离的产苦马豆素真菌划分到链格孢属波状芽管孢组中,并命名为甘肃波状芽管孢(Alternaria Section Undifilum gansuense)。  相似文献   
40.
疯草是含有苦马豆素的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的统称,家畜过量采食会发生以神经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中毒病。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苦马豆素,波状芽管蠕孢属内生真菌在疯草中普遍存在,该属真菌与疯草中苦马豆素产生、含量及疯草毒性关系密切。文章对疯草中的苦马豆素和波状芽管蠕孢属内生真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动物疯草中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