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安徽省大豆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徽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瘤,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2个未知菌株,对它们的营养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耐逆性等112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甚至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在碳和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逆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的表型性状中有57项性状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其中93.8%的菌株能在含3....  相似文献   
22.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草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当前苜蓿产业化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赤霉毒素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毒素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有毒害和致死作用;赤霉毒素使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的株高、根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根系还原力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并使电导率值升高.  相似文献   
24.
低温胁迫对草菇菌丝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对草菇菌丝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脂氧合酶(LOX)和酯酶(EST)等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2~8 h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SOD、POD和APX同工酶的表达,并且诱导APX-II新的同工酶表达.SOD、POD和APX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CAT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在本试验时段内,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草菇菌丝体LOX和EST同工酶表达亦逐渐增强,MDA含量与处理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低温处理不改变草菇菌丝蛋白质含量,但处理8 h时菌丝体部分大分子量蛋白被降解为小分子量蛋白.  相似文献   
25.
不同秋眠性苜蓿SRAP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苜蓿基因组DNA,用L16(45)正交设计,研究了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的浓度对扩增迁移率重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μL体系中含有50 ng DNA、1.4 mmol/L Mg2+、1.2 U Taq酶、0.4 mmol/L dNTPs和0.25 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佳体系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8对在34个苜蓿上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共扩增出87个SRAP标记,有8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安徽和江苏两地的野生南苜蓿和其他栽培苜蓿的遗传差异最大,单独聚为一类;其他32个苜蓿品种在相似系数0.68附近聚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2个亚群中,半秋眠和非秋眠型苜蓿品种分布散乱,并不表现出成族分布,表明秋眠性与苜蓿的亲缘关系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6.
为了更好地实现微生物学的思政教学目标,在既定的学时基础上,达到不减少专业知识点,同时完成立德树人、爱国、敬业教育目的,进行了微生物学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各章节中引入经典案例,展开相关微生物学知识,从实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中。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的互动,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科学学习的热情,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7.
为了筛选出适宜与高秆作物间套作的菜用大豆品种,以10个菜用大豆品种为对象,分别在四叶期和初花期进行遮阴50%的处理,检测其对10个菜用大豆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以及根系硝态氮(NO-3-N)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运用综合隶属函数法对10个菜用大豆品种的耐阴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阴50%,部分菜用大豆品种的株高、结荚高度、分枝高度和根系NO-3-N含量显著(P<0.05)增高,但产量和NR活性显著降低。基于综合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淮鲜17-08、开鲜3号、淮鲜豆5号、翠绿玉等4个品种的耐阴性较强,适宜与高秆作物间套作。  相似文献   
28.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的1个、3个和2个野生片段(基因)。其中,5个野生片段(基因)分别与前人在栽培豆中检测到的无限结荚Dt1、荚色L1、荚色L2、绿种皮G和黑种皮i基因相对应,说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间在这些片段上均存在等位变异分化,是与大豆进化相关的基因/片段。另一个与荚色相关的Satt273野生片段能使大豆表现黑荚,可能是本研究的新发现,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9.
利用SCoT标记分析不同秋眠型苜蓿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5个因素的浓度对SCoT扩增迁移率重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2.5 ng/μL DNA、1.00 mmol/L Mg2+、1.20 U Taq酶、0.40 mmol/L dNTPs和0.30 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优反应体系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将它们分别扩增34个苜蓿品种,共检测到103个SCoT标记,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从安徽和江苏两地收集的野生南苜蓿和栽培苜蓿的遗传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类;其余32个品种苜蓿在相似系数0.757附近分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Ⅱ亚群中,半秋眠型在3个亚群中都有分布,而非秋眠型苜蓿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亚群中,表明SCoT标记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苜蓿的秋眠型,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稳定性同位素锶对大豆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在1/2浓度Hoagland营养液培育的大豆中,用不同浓度(0.00、1.00、5.00、10.00、20.00和40.00 mmol/L)的SrCl_2溶液处理Vc期(单叶半展开,叶片的叶缘已分离),待大豆生长至V2期(单叶以上第一片复叶充分生长),分析不同浓度处理对大豆生长以及POD、SOD和CAT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结果】SrCl_2处理显著抑制大豆的生长(P0.05),并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0.00~10.00 mmol/L范围内SrCl_2处理大豆中POD酶活性迅速升高;此后,随浓度升高,POD酶活性逐渐降低。SrCl_2处理使SOD和CAT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5.00 mmol/L达到最大;此后,随浓度升高,酶活性降低。SrCl_2处理大豆的SOD/POD、SOD/CAT和SOD/(POD+CAT)比值都显著降低(P0.05)。POD同工酶在1.00和5.00 mmol/L SrCl_2处理时出现了1条新的同工酶谱带,但5.00 mmol/L以上浓度处理时POD同工酶谱带减少。SOD和CAT在SrCl_2处理时都出现了1条新的谱带。【结论】大豆能够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SrCl_2造成的胁迫,然而SOD酶活性增强较小,是造成伤害的限制因素。SrCl_2处理能够影响不同类型的抗氧化同工酶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