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以陇糜1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延迟糜子成熟,延长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天数;生育期内任何阶段水分亏缺都降低了糜子株高、千粒重和产量,主穗长缩短,主茎粗变细,抽穗灌浆期水分亏缺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糜子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高、主茎粗、主穗长、单位面积穗数都与糜子产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42.
陇糜1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单34为母本,以系选优系8738-1-1-2-4-2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年水旱穿梭和多点鉴定育成的高产稳产糜子新品种。在2013—2014年进行的甘肃省糜子品种多点区域试验中,陇糜12号平均折合产量为3 739.3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10.04%。生育期115~123 d,株高163.1 cm,穗长34.6 cm,单株有效穗数1.1个,单株穗重9.24 g,单穗粒重7.01 g,千粒重8.5g,出谷率75.87%。籽粒(黄米)含水分10.57%(干基)、粗蛋白16.52%(干基)、粗脂肪3.98%(干基)、粗淀粉75.12%(干基)、赖氨酸0.29%(干基)、铁47.4 mg/kg(干基)。高抗黑穗病。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 650~1 900 m的地区春播,也可在海拔1 200~1 400 m的地区夏播复种。 相似文献
43.
国内外豌豆生产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笔者论述了国内外豌豆生产和豌豆品种选育研究的概况,以及豌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进展,并针对我国豌豆生产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4.
陇糜13号是2003年以会宁大黄糜为母本,以系选优系8711-1-3-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水旱穿梭选育和多点鉴定,育成的高产稳产糜子新品种。生育期117~126 d,平均株高165.4 cm,穗长35.2 cm,茎粗0.60 cm,主茎可见节数7.1节,株有效穗数1.0个,单株穗重9.29 g,单穗粒重6.34 g,千粒重8.0 g,单株草重14.28 g,出谷率68.25%。黄米水分含量10.61%(干基)、粗蛋白含量178 g/kg(干基)、粗脂肪含量40.3 g/kg(干基)、粗淀粉含量739.1 g/kg(干基)、赖氨酸含量3.6 g/kg(干基)、铁含量75.5 mg/kg(干基)。在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中,陇糜13号2 a 14点(次)折合产量3 814.9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10号增产12.27%。人工接种鉴定,黑穗病发病株率2.01%,表现高抗黑穗病。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白银、定西等地及其相似生态区海拔1 650~ 1 900 m的地区春播、海拔1 200~1 400 m的地区复种。 相似文献
45.
4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热环境及糜子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覆膜方式中的土壤水温效应及糜子增产机制。【方法】 2015-2016年,以陇糜1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穴播(A1)、全膜双垄沟穴播(A2)、全膜平铺膜上覆土穴播(A3)、全膜平铺穴播(A4)、露地等行距条播(CK)5个处理,研究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糜子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露地条播(CK)相比,两年间在糜子生育期内,A1、A2、A3、A4处理5-25 cm土层平均温度变化及土壤平均温度日变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温效果。糜子生育期内,丰水年份(2015年)A1、A2、A3、A4处理较CK贮水量分别提高94.7、67.9、58.0、21.0 mm,而耗水量表现为CK>A1>A4>A2>A3,且各处理在不同土层、不同生育阶段耗水均衡;严重干旱年份(2016年)A1、A2处理较CK贮水量提高83.9、57.4 mm,而A3、A4较CK降低27.1、25.3 mm,耗水量表现为A3>A4>A1>A2>CK,其中,A3、A4、A1、A2较CK依次加强了对80-100 cm土层水分的利用,且播种至苗期4种覆膜方式较CK耗水量降低,均衡调控了拔节至成熟期的耗水强度;基于4种覆膜方式间土壤水热环境的不同和对糜子生育期内耗水特性的差异,A1、A2、A3、A4处理较CK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3.9、5.2-5.5、3.4-3.5、4.1-4.2 kg·hm-2·mm-1,增产9.0%-43.3%、34.8%-58.2%、20.8%-49.4%、29.0%-52.9%,且干旱年份的增产幅度更高。【结论】4种覆膜栽培均改善了糜子生育期内的土壤水热环境,调节了其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增产潜力依次为A2>A4>A3>A1。 相似文献
47.
糜子新品种陇糜1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糜子新品种陇糜11号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766-11-2-4-4-3作母体、内糜2号作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11—2012年甘肃省糜子品种多点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3 714.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糜5号增产11.50%。籽粒含粗蛋白131.80 g/kg、粗脂肪36.10 g/kg、粗淀粉751.30 g/kg、赖氨酸2.39 g/kg。抗黑穗病、黄萎病。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庆阳、平凉市,中部地区的白银、定西市及河西地区的武威市等及其相似生态区种植。在甘肃省海拔1 650~1 850 m的地区适宜春播种植,在海拔1 200~1 400 m的地区适宜夏播复种。 相似文献
48.
49.
糜子种质材料的抗倒伏性、农艺性状及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在敦煌绿洲灌水区对来自中国不同生态区的59份糜子种质材料进行田间抗倒伏性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59份种质材料中17份未倒伏,占28.8%,42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占71.2%。农艺性状与倒伏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糜子株高、株穗质量及茎粗与倒伏率显著相关。茎秆机械强度、倒伏指数与倒伏率极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64和0.833。倒伏指数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与倒伏率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吻合度最高,说明倒伏指数能全面可靠地代替倒伏率评价糜子种质材料的抗倒伏性。同时筛选鉴定的‘陇糜7号’‘陇糜10号’‘内糜3号’抗倒伏性强,综合性状优良,是糜子抗倒伏基因资源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0.
谷子新品种陇谷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谷子新品种陇谷12号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抗病种质B476作母本,以会宁等身齐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甘认谷2014001)。在2011—2012年甘肃省谷子品种多点试验中,2 a平均产量4 735.5 kg/hm2,较对照增产13.9%。籽粒含粗蛋白105.2 g/kg、粗脂肪45.7 g/kg、粗淀粉763.6 g/kg、赖氨酸2.81 g/kg,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3.7%,高抗谷子黑穗病。适宜在甘肃省海拔1 900 m以下谷子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