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6篇 | |
综合类 | 68篇 |
农作物 | 5篇 |
畜牧兽医 | 61篇 |
园艺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花椒籽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但也含有酰胺类(麻味)物质。本文通过对实验室保藏菌种的培育和筛选,确定降解花椒酰胺类物质的菌种,并通过正交试验,将菌种在适宜条件下继续各自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及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的混合菌种降解花椒酰胺类物质的效果最好。经过重复试验验证,菌种的最佳降解生长条件为:温度28℃,料液比1:1,接种量10%,时间24h。生长元素添加最佳条件为:(NH4)2SO40%,KH2PO40.2%,MgSO40.01%,葡萄糖0.5%。花椒酰胺类物质平均残留量为3.5776mg/g。 相似文献
103.
防御酶是植物对昆虫危害的潜在防御机制.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作为一种优良牧草,了解被昆虫取食胁迫后其防御酶的变化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分析了蝗虫(Oxya chinensis)取食毛花雀稗0?(CK)、24、48、72和96?h后毛花雀稗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OC)、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ammonia-lyase,?T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及植物总酚(total?phenols,?TP)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取食对照相比,蝗虫取食后毛花雀稗植株中POD、CAT、LOX、PPO、TAL、GST活性以及TP含量均在部分取食时间或所有取食时间显著升高(P?0.05).其中T-AOC在24?h时显著升高(P?0.05);TAL、PPO和GST活性均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分别在48、72和24?h时达到最高,是对照的3.71、2.10和21.25倍.相反,除24?h时SOD活性外,SOD、PAL活性在蝗虫取食胁迫下均显著降低(P?0.05).可见,POD、CAT、PPO、TAL、GST和LOX等防御酶在毛花雀稗防御害虫胁迫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8份云南苜蓿属优异种质资源对铝胁迫的生理耐受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份云南苜蓿资源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铝胁迫对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 μmol·L-1)铝处理对苜蓿幼苗的植株生长及根系伸长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对苜蓿根系活力抑制作用较大,且促进了丙二醛在根尖的积累,破坏膜系统的通透性;由于在逆境中苜蓿自身调节机制作用缓解铝毒害,当胁迫处理浓度≥200 μmol·L-1时,根系活力下降及丙二醛积累变化趋势较为平缓。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苜蓿根尖受胁迫影响随之增大,氧化酶活性呈逐级递减的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8份供试苜蓿材料耐铝性进行评价,可将供试材料分为耐铝型、中等耐铝型和敏感型三种,综合分析认为紫花苜蓿(No.12)在不同浓度铝胁迫处理下耐铝性表现均较好,可在南方酸性富铝化土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以30份云南野生和逸生苜蓿(Medicago L.)资源为材料,对其分布区域气候、土壤特征及其生境进行系统研究,以探明云南野生和逸生苜蓿种群数量及适生性.结果表明:云南野生和逸生苜蓿资源在N 23°37′49.0”~28°34′09.1”,E98°47′31.4”~103°53′15.9”之间都有分布,垂直分布海拔范围为1122~2661 m;分布地年平降水量的变幅在300~1000mm,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在0.79%~6.20%之间,土壤pH值变幅在4.30~8.37之间,采样地土壤较为贫瘠.分布地地貌类型多样,按其生境可分为杂草地型、干热河谷型、丘陵山地型和其他类型.苜蓿资源分布地优势植物和伴生植物共计18科45种植物,自然群落中的苜蓿主要作为伴生种零星存在;在迪庆州德钦县,德钦苜蓿作为优势种呈连片分布.综上所述,云南野生和逸生苜蓿资源在云南分布范围广,生境类型多样,具有较强的适生性和竞争能力,蕴含丰富的抗逆性苜蓿种质. 相似文献
106.
鹦鹉热嗜衣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鹦鹉热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为鹦鹉热(Psittacosis)即鸟疫(Ornithosis)的病原体;同时,它具有广泛的感染谱,不仅能够感染130多种鸟类、数十种哺乳动物,也可以感染人引起相应的各种疾病。各种动物或人由于接触感染C.psittaci的家畜或禽鸟类的分泌物、排 相似文献
107.
为筛选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优质燕麦品种,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格咱乡研究了11个皮燕麦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籽实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中,领袖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7060.93 kg/hm2,太阳神株高最高,达133.68 cm;贝勒及贝勒Ⅱ的茎粗超过10 mm;贝勒Ⅱ的叶长、叶宽均为最大。11个品种中,枪手籽实的粗蛋白含量最高,ESK籽实的粗淀粉含量最高,燕王籽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贝勒和贝勒Ⅱ籽实的亚油酸含量均高于40%,爱沃籽实的β-葡聚糖含量最高;籽实产量以贝勒Ⅱ、贝勒、太阳神较高,达4000 kg/hm2以上;贝勒Ⅱ的主穗最长(31.30 cm)。籽实产量与主穗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对11个燕麦品种籽实品质进行评价表明,贝勒Ⅱ表现最好,贝勒次之,适于迪庆高寒牧区作粮饲兼用。 相似文献
108.
封育和添加牛粪对退化亚高山草甸土壤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封育和添加牛粪措施对退化草地土壤恢复的影响,本研究以滇西北部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延续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封育、添加牛粪均显著提高了退化亚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且封育下有机质含量高于添加牛粪处理;二者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封育、添加牛粪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作用有所不同,封育显著提高了0-10cm土层中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P0.05),降低了全钾的含量(P0.05);牛粪处理则显著降低了0-10cm土壤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P0.05),对全磷、速效钾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封育和添加牛粪措施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共同作用时对0-10cm的全氮、全磷、速效磷的影响最大,对0-3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则存在累积效应。另外,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分布以0-10cm为主,在0-30cm土层中从上往下呈递减趋势。可见,封育和添加牛粪均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有利于退化亚高山草甸土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9.
黑豆面包的研制及其质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黑豆粉,利用质构仪测定在不同储藏时间下,面包质构特性的变化趋势,发现添加5%黑豆粉末的面包,在硬度、弹性、咀嚼性3个方面都有很好改善,不但增强了面包的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藏性能,使货架期更长。 相似文献
110.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是一种富合营养物质的豆科牧草,适应酸性、干旱及贫瘠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种子的休眠特性限制了它的利用.为此,以青藏高原亚高山草甸的野生百脉根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擦破种皮、化学腐蚀、低温冷冻等方法研究打破种子休眠的办法.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百脉根种子的硬实率高达92.3%,种皮厚度为(65.63±2.26)μm,比对照高出60.4% (p<0.01),可见野生百脉根种子以种皮厚、透水性差为特点.试验还发现,擦破种皮后,种子的发芽率由8.7%提高到85%;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泡5,15,25 min均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的硬实率,提高发芽率,其中以15,25 min处理效果最好,相比而言,浓度为40%的NaOH处理效果不明显.GA3、低温湿沉积+GA3及-4℃,-20℃及液氮超低温冷冻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