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119篇
  89篇
综合类   771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403篇
园艺   184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旱砂田西瓜嫁接覆膜栽培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靖远旱砂田连作障碍严重,西瓜易发生枯萎病,幼苗成活率低。当地采用嫁接育苗覆膜移栽的方法,有效克服了连作障碍,较常规种子直播提早7~10 d(天)上市,每667 m^2 增产1 500 kg左右。该技术已累计育苗2000多万株,累计推广4500 hm^2(6.75万亩)。  相似文献   
72.
在鄂西山区进行越夏反季节花椰菜生产,不仅可丰富秋淡市场花色品种,且经济效益很高。根据实践,高山花椰菜种植宜选海拔1200m及以上地区、种植60天以上花椰菜品种,最适宜海拔1600m左右;1200~1600m海拔5~6月播种,1800m以上海拔5月播种。  相似文献   
73.
湖北省是蔬菜大省,甘蓝是湖北省蔬菜主产区的骨干品种。通过对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3方面对湖北省甘蓝产业概况展开介绍:甘蓝在湖北省的地位、湖北省甘蓝区域化优势、品牌优势对湖北省甘蓝带动作用,并对湖北甘蓝品种茬口格局、甘蓝病虫害发生情况、甘蓝采后贮运销售情况进行介绍,列出了目前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着眼于全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注重科技手段,提升育种能力;农机农艺结合,规模化高效种植;注重土壤管理,营造良好生长环境;加大科研力度,改善尾菜处理。  相似文献   
74.
【目的】为探究氮素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对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素穗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株型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杂交中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37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了占总氮40%的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运筹比例(1∶3,2∶2,3∶1,4∶0)对水稻叶片生长、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水稻品种均在低促花肥、高保花肥时(1∶3)表现出叶片直立、受光形态好,净光合速率高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的特点,并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而在高促花肥、低保花肥下,2个水稻品种的剑叶、倒2叶叶面积和叶角增大,披垂度增加,群体质量变差,结实率和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德香4103因其颖花量较大,上3叶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相对适宜,粒叶比高,且在不同穗肥运筹下叶面积和叶角变幅较小,因而受光姿态和群体质量更优,干物质积累量更大,产量更高。【结论】水稻氮素穗肥运筹应塑造良好叶片形态和群体质量,并增加花后物质积累量才能有助于产量提高;并对水稻株叶型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水稻抗性基因Pi对福建省稻瘟病菌优势菌群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是实现水稻抗瘟持久化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明确水稻24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的抗病性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首先分别采用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和CO39近等基因系来鉴定2012-2015年间从福建省各稻区种植的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上采集的347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类型和致病型,再测定24个抗性基因对福建省稻瘟病菌的抗性。【结果】根据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菌株的抗感反应,可将供试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划分为6个群36个生理小种,其中ZA、ZB和ZC为主要种群,ZC15、ZD7和ZB15为优势生理小种。根据CO39近等基因系的接种结果,将供试稻瘟病菌划分为17个致病类型,其中I34.1为优势致病型。供试的24个抗性基因对347株福建省稻瘟病菌菌株的抗性频率不同,抗谱为9.80%~89.91%。其中,Pi-k~m、Pi-7(t)、Pi-9(t)、Pi-k~p、Pi-k、Pi-k~h、Pi-z~5和Pi-ta(1)等8个抗性基因的抗病性较强,抗谱均高于70.00%。【结论】说明这8个抗性基因在福建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育种时可以考虑联合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这8个抗性基因对主要生理小种的抗谱和主要致病型的抗谱均值高于69.00%,与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抗谱吻合。说明利用稻瘟病菌的优势种群或优势致病型来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山农3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不同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山东省主推的2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0、120、180、240和300kg·hm~(-2)共5个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氮肥、品种及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氮肥水平不同则品种间的氮效率差异程度不同。大部分供试品种的氮效率类型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聚类结果不一致,仅临麦4号、鲁原502、泰山28和山农25在各氮肥水平下的产量、氮素利用率均较高,可划为氮高效品种。氮高效品种达到高氮效率的途径不同,临麦4号通过高氮素吸收效率、泰山28通过高氮素利用效率、鲁原502和山农25通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共同作用实现氮高效。由此可知,应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冬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力环境的品种和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施肥技术;在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中,应针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特性进行鉴别和调控,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和利用其高产、高效潜力,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7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过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基于实际干燥实验的样本数据训练与测试网络,实现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数学表达式,模型预测的出口水分比与干燥速率的R2分别为0.998 9和0.998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和0.004 1,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较好;另外,结合实验干燥条件对模型干燥性能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同样方法建立了顺逆流粮食干燥过程的出口粮食水分比预测模型,对比了2种干燥方式的干燥性能。仿真预测表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灵活性和自学习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粮食干燥的经验数学模型,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9.
为提高红壤区涌泉根灌水氮利用效率,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液浓度(0,10,20,35,60 g/L)条件下涌泉根灌土壤的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并建立了红壤涌泉根灌土壤累计入渗量及湿润锋在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水平方向的运移距离与肥液浓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湿润体内水分和氮素的分布均受到肥液浓度的影响。在同一入渗时刻,土壤累计入渗量及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与入渗历时均呈幂函数关系;在灌水结束时,相同土层深度内,肥液浓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就越大,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也越大,且与铵态氮相比,硝态氮的分布范围更广。随着肥液再分布的进行,土层内最大含水率位置逐渐下移,且土壤含水率的分布也更加均匀;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浅层中铵态氮的浓度逐渐降低,而硝态氮的浓度先降低后增加;深层中铵态氮的浓度先增加后降低,而硝态氮的浓度逐渐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红壤区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氮素运移及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0.
生物胺影响着蜜蜂的摄食与生殖行为。本研究测定了蜜蜂生物胺研究鲜少关注的雄蜂体内三种重要的生物胺(多巴胺DA、章鱼胺OA、色胺5-HT)及三者合成上游辅因子四氢生物蝶呤(BH4)在四种组织间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四种物质在雄蜂头部的含量最高,其中四氢生物蝶呤、多巴胺、色胺在雄蜂的头部、胸部、腹部、足四种组织中的含量依次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章鱼胺在雄蜂各个组织间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SPSS相关性分析发现BH4、DA、5-HT三者之间显著相关,三者与OA都没有相关性。本研究表明蜜蜂BH4直接影响体内DA、TA的含量与分布,而对于5-HT的合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