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4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提高酿酒用小麦的产量,促进桐梓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贵农麦31和贵农29为材料,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麦31播期为10月17日时,成熟期为5月16日;产量最高,为460.04 kg/667m2;株高较高,为77.40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7.2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5.3粒/穗;千粒重为62.6 g。贵农29播期为10月24日时,成熟期为5月22日;产量最高,为486.83 kg/667m2;基本苗数、最高苗数、主茎叶片数均最多,分别为7.37万株/667m2、23.77万株/667m2、4.68片/株;株高为84.84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8.5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6.8粒/穗;千粒重57.8 g。因此,在桐梓县种植贵农麦31的推荐播期为10月17日,种植贵农29的推荐播期为10月24日。  相似文献   
22.
为确定杂交水稻江优919的适宜手插密度,采用两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天柱县和石阡县开展了不同种植规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密切相关;同一密度、相同株距、不同的宽窄行设置对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天柱点适宜手插密度为13468~14815穴/667m2,株距在15~16.5cm之间,30cm等行距种植;石阡点适宜手插密度为10870穴/667m2,株距为23.1cm,行距设置为36.6+16.5cm或33.3+19.8cm,平均为26.55cm。  相似文献   
23.
为寻求水环境中重金属监测的指示植物应用于生产,通过离子溶液浸泡试验,研究Cu~(2+)、Hg~(2+)及其混合胁迫对高等水生沉水植物阿根廷蜈蚣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MDA(丙二醛)含量、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当Cu~(2+)、Cu~(2+)+Hg~(2+)混合处理浓度≤1 mg/L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2)MDA含量与受胁迫强度呈正相关关系;3)在胁迫处理24h内,CAT活性逐渐升高,而后随时间延长活性下降,直至出现抑制现象;4)同浓度处理对阿根廷蜈蚣草生理胁迫强度为Cu~(2+)Hg~(2+)Cu~(2+)+Hg~(2+)。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不同甘薯资源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收集保存的31份甘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SSR标记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基于筛选获得的多态性较好的21对SSR标记,共检测到405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19.3个。31份甘薯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282 9~0.975 8之间,平均值为0.430 419,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638时,可将31份甘薯品种(系)分为四个类群。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中低海拔区域不同覆膜对早熟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特在七星关区生机乡进行早熟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比较试验研究,以期为七星关区早熟马铃薯大田生产提供科学试验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生机镇联合村新坪组许明江农户的责任地里,面积667m2,海拔1 030m,土壤为白泥灰包土,地块平整,土质疏松,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26.
以优质稻内香优6139为材料,进行旱育丢秧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中每667m^2土地施基肥纯氮3.68kg、分蘖肥纯氮4.12kg、穗肥纯氮5.2kg产量最高,为644.8kg;其次是每667m^2土地施基肥纯氮3.68kg、分蘖肥纯氮5.42kg、穗肥纯氮3.9kg,产量为621.4kg;当每667m2土地施基肥纯氮3.68kg、分蘖肥纯氮6.72kg、穗肥纯氮2.6kg时产量最低,为584.7kg。经优质稻内香优6139在海拔780m地区丢秧,在基肥施用量相同前题下,基蘖与穗肥比例以0.6∶0.4或0.7∶0.3较恰当。  相似文献   
27.
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是我国特有的裂腹鱼类,其主要分布在黄河水系上游和金沙江水系雅砻江上游。近年来,厚唇裸重唇鱼的野生资源量已出现严重衰退,并于2021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探究厚唇裸重唇鱼的最适年龄鉴定材料,实验以2020年10月-11月在雅砻江上游所采集的83尾厚唇裸重唇鱼为研究对象,对其微耳石、星耳石、脊椎骨、臀鳞、鳃盖骨、背鳍条和匙骨7种年龄鉴定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以确定适合的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背鳍条和匙骨上未出现轮纹,且星耳石上轮纹密集复杂,无法计数;因此,背鳍条、匙骨和星耳石不适合作为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材料。微耳石磨片轮纹清晰度最高,同一观察者2次年龄读数间的吻合率(CR)最高(84.34%),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最低(1.38%),为厚唇裸重唇鱼最适合的年龄鉴定材料。但是,微耳石重量尚不能直接用于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估算。此外,脊椎骨与微耳石磨片的年龄读数差异较小(CR: 96.39%, IAPE: 0.52%),二者相互参照能使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结果更加准确。臀鳞仅适用于厚唇裸重唇鱼低龄个体(≤5龄)的年龄鉴定,鳃盖骨较不适合作为厚唇裸重唇鱼的年龄鉴定材料。研究结果填补了厚唇裸重唇鱼在年龄鉴定方面的研究空白,并为后续厚唇裸重唇鱼在生长、摄食、繁殖特性等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安龙县小麦生产的适宜播种量,以丰优10号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7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了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量为12kg/667m~2时小麦产量最高,为411.7kg/667m~2,显著高于其它播种量的产量水平,是最佳的播种量处理;其次,在9kg/667m~2播种量也能取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9.
为筛选出不同海拔高度适宜推广应用的马铃薯品种,指导大面积生产,2015年开展了5个马铃薯品种不同海拔种植产量与经济性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宣薯5号、青薯9号、威芋3号、威芋5号等4个品种,在习水县不同海拔区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82-106d。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生育期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逐渐延长趋势。在海拔560m(同民)、1040m(良村)、1350m(仙源)地区种植,产量均比本地白花洋芋(CK)显著增产,增幅在24.98%~31.20%之间。海拔560m时,威芋5号为最适宜品种;海拔1040m时,宣薯5号为最适宜品种;海拔1350m时,威芋3号、威芋5号为较适宜品种。单株结薯数最多的是宣薯5号达6.9个,单株薯重和商品薯率最高的均是青薯9号,分别为达0.32 kg、82.16%。综上所述,威芋5号、宣薯5号、威芋3号等3个品种均适宜习水县海拔560m~1350m左右地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5种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色优质鲜食甘薯品种普薯32为试材,采用5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以不覆膜为对照,探究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以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甘薯产量,较对照提高3.7%~23.7%.地膜覆盖提高了甘薯大多数种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其中银色膜和降解黑膜优于其余几种地膜;另外,覆白膜更有利于粗蛋白合成,覆普通黑膜有利于提高甘薯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覆银色膜和降解黑膜则有利于总糖和淀粉的积累.此外,普通黑膜、降解黑膜和白膜促进了β-胡萝卜素的合成.综上,地膜覆盖能够提高甘薯产量和商品率,以银色膜覆盖增产效应最高;而不同覆膜方式对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生产中可根据栽培目标而选择不同的覆膜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