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苹果是世界性果品,由于其生态适应性强、果品营养价值高,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都将其列为主要消费果品。山东省沂源县是林果业大县,林果产业面积75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25万吨,林果收入占全县农民总收入的70%。沂源县位于全球公认最佳果品生产带北纬37度附近,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了以苹果为主的国家级优质产区,先后被确认为“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  相似文献   
12.
为给彩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选用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中麦8号(白粒)、漯珍1号(紫黑粒)和N3688(绿粒)为供试材料,设置施用纯氮210kg·hm-2(N210)、270kg·hm-2(N270)、330kg·hm-2(N330)和0kg·hm-2(N0)四个施氮水平,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对不同粒色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成熟期植株氮素分布及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改善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延长旗叶光合作用功能期,并显著提高不同粒色小麦品种成熟期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籽粒中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成熟期植株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对施氮量的效应存在差异,中麦8号在N330处理下各项被测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而漯珍1号和N3688在N270处理下各项被测指标综合评价最优。  相似文献   
13.
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究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施氮量(N)和花后控水(W)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研究,其中花后控水设置3个盆栽试验处理:W1为整个生育期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85%;W2为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5%~65%;W3为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前期处理同W1,从开花期开始控水到收获,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35%~45%。施氮量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N1(施纯氮150 kg·hm-2)、N2(施纯氮240kg·hm-2)、N3(施纯氮33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花后控水对漯珍一号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能够有效提高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严重水分亏缺(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阻碍了灌浆后期光合作用的进行。施氮量相同时,理论籽粒最高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W1W2W3,且W1快增期结束时间较晚、快增期持续时间最长,有利于延长灌浆过程和粒重的增加;W2时,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但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灌浆不充分,影响粒重增加。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40 kg·hm-2和花后充足供水处理为较优肥水组合。本研究结果为黑粒小麦生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返青至孕穗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冬小麦合理控水与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以中麦8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返青至孕穗期的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土壤氮占61.45%~65.33%,肥料氮占34.67%~38.55%。中度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70%)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氮肥生产效率最高;低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55%)的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最低,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最高,营养器官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最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最低;高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85%)的开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最低,氮素收获指数最小。由此得出,返青至孕穗期土壤水分亏缺和过多均不利于小麦高产和氮素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A1(中麦8)、 A2(中麦175)和A3(轮选518)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个氮肥基追比处理(B1, 底肥∶拔节肥∶开花肥=5∶5∶0; B2, 底肥∶拔节肥∶开花肥=5∶4∶1; B3, 底肥∶拔节肥∶开花肥=5∶3∶2),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子粒产量和蛋白质组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和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开花期追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抑制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含氮量,延长叶片功能期;B3处理子粒产量及容重、 千粒重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其它两施肥处理,其中B3处理的千粒重显著高于B2处理。品种间各产量因素间差异显著。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球蛋白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蛋白组分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在防雨条件下,以高产强筋小麦品种皖麦38为材料,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0~40cm土层SRWC在拔节期(J)设置65%、70%和75%3个水平,开花期(A)设65%和70%两个水平,分析了不同处理(分别用J65A65、J65A70、J70A65、J70A70、J75A65、J75A70)间冬小麦氮素积累、蛋白质组成和加工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65%~75%范围内,随拔节期SRWC的提高,小麦开花期各器官的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J70A70处理的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与J75A65和J75A70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其氮素收获指数最高。开花期SRWC相同时,拔节期SRWC 65%处理较SRWC 70%处理具有较高的贮藏蛋白含量和谷醇比以及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J65A65处理的籽粒谷蛋白含量、谷醇比和贮藏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面粉品质和烘烤品质相比,拔节期和开花期SRWC对面团品质的调控效果明显。其中,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在拔节期SRWC 65%和70%条件下随开花期SRWC的提高而降低;开花期SRWC相同时,拔节期SRWC 65%处理较SRWC 70%和75%处理提高了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沉降值、面包体积。综合以上结果,J65A65处理提高了籽粒谷蛋白和谷醇比,延长了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增加了面包体积,有利于改善冬小麦加工品质,是最佳的优质节水测墒补灌方案。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对小麦产量的调控差异,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区,设150、210、270 kg·hm-23个水平;以行距为裂区,设12、20cm 2个水平;以供试品种为小裂区,设济麦20和中麦8号2个水平,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济麦20和中麦8号,2种小麦籽粒产量均在270kg·hm-2施氮量水平下得到显著提高;在210 kg·hm-2或27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20 cm行距更有利于2个小麦品种高产的形成。随着施氮量增加或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在270 kg·hm-2施氮量和20 cm行距条件下保持较高值,可积累更多光合产物,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均在270 kg·hm-2施氮量、20cm行距组合下达到高产。本研究得到了小麦高产的最佳施氮量和行距组合,这对我国冬小麦高产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