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1篇 |
6篇 | |
综合类 | 21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6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81.
连续三年减施氮肥对潮土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2.
83.
84.
85.
分性别对高繁殖力小尾寒羊核心群后代0~180日龄羔羊开展了生产性能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BM-PR-IB基因型后代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断奶~180日龄内,BB、B+和++三种基因型羔羊的体重相对无差异,断奶期和180日龄的日增重均分别在190 g和140 g以上;B+型小尾寒羊后代公母羊体高、体长、胸围的绝对生长相对最快;B+型母羊的管围始终最大,180日龄时BB型公羊管围最大,但++型小尾寒羊管围增长幅度最大。综合表明:在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后代核心群中,B+型小尾寒羊早期生长发育最快。建议在北京地区小尾寒羊选育中优先考虑B+型作为留种群体。 相似文献
86.
试验旨在研究普通猪群、病猪群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辅助诊断猪群健康水平,为猪群疫病防控提供一种辅助方法。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随机选取250头健康种猪组建普通猪群;选择51头发病种猪组建病猪群,分析2个猪群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将结果与无特定病原(SPF)猪群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病猪群血小板总数(PLT)、中性粒细胞数(GRN)显著高于普通猪群(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N%)极显著高于普通猪群(P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低于普通猪群(P0.05),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中间细胞数(MID)、中间细胞百分比(MID%)极显著低于普通猪群(P0.01)。综合血常规指标生理作用及其在SPF猪群中的验证结果,GRN%上升预示猪群可能正在感染疾病,GRN%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猪群健康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87.
88.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种猪育种工作的基础,育种是生猪产业提档升级、解决种业“卡脖子”的核心,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是对育种工作成效的有效检验,对育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种业振兴建设为切入点,在详细介绍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北京市种猪生产性能监测工作提出了6点建议,即随机抽检送测种猪,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测定性状,丰富测定内容;测定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最大程度发挥监测工作的作用;加大生产性能测定政府资金投入以及加快构建生猪种业保险,以期为其他省市同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9.
随着人们对羊肉产品需求增长和广大农区草地不足,舍饲肉羊生产得到重视,但各地的认识各不相同。笔者认为,舍饲养羊是将转群、配种、产羔及日常饲养管理等重要工序,固化在适合肉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羊舍之内,并采用优良品种、配合饲料、经济杂交和综合防病等手段,有计划地繁殖、分阶段饲养,体现高效率的肉羊生产方式。1 生产工艺整个生产工艺可概括为四阶段,三自由,两计划。即按羊群不同生产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饲养管理,划分为待配、妊娠、哺乳和育肥四阶段;实现自由饮水、自由运动和羔羊自由采食;实行计划配种、计划免疫。舍饲养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刈割与未刈割的华北驼绒藜植株进行生长特征观测研究,探讨刈割对其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后,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数量虽有减少,但刈割后当年生枝条的长度、粗度、生殖部分长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刈割后,地上生物量也显著增加,表现在枝条干重、花絮干重的增加;刈割后,华北驼绒藜的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增加,茎叶比减小;刈割后,华北驼绒藜主根变化不明显,但侧根数量、生物量和根系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刈割后,华北驼绒藜根冠比增加。此研究结果可为华北驼绒藜的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