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建国以来,山西省的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以1998年与1949年相比,单产提高6.1倍,总产提高5.3倍,但仍不能满足山西人民对小麦的总需求,每年约有10亿kg的缺口。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全省小麦面积下降了26%,小麦总需缺口继续拉大。由此提出,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技术路线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小麦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大,而本身经济效益低的弱质种植业,我们应该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对山西省小麦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小麦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52.
对高产条件下冬小麦新品种晋麦60的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等生育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生育进程快、幼穗分化期长、灌浆强度大而集中、千粒重较高的特点,同时根据其生育特点,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3.
冬小麦抗旱性遗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旱性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性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630:1.021:1;抗旱性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非加性基因效应和反交效应也不可忽视;加性效应对后代抗旱性的提高因亲本而异,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抗旱性的广义遗传力为76.10%,狭义遗传力为17.51%,各亲本抗旱性  相似文献   
54.
冬小麦耐旱种质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986份新育成小麦品种抗旱性的鉴定研究和某些品种在生产上利用效果的分析,将小麦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划分为旱肥型、旱薄型、水旱兼用型和水地型。根据小麦性状对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反应的稳定性,将品种分为综合性状稳定型、穗数稳定型、粒数稳定型、株高稳定型和千粒重稳定型。这种划分为实现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以及在育种上有地选择亲本种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小麦创新种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法,对小麦创新种质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分析可以客观准确合理地评判小麦创新种质的优劣;参试材料中以CA9550综合性状最佳,临旱205次之。  相似文献   
56.
黄淮麦区旱生型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等单位成功选育出晋麦33号,临旱88-3,晋麦47号,临旱93-5等几个在黄淮麦区旱地区试中表现突出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已在该麦区的秦,晋,鲁,豫,冀五省旱地麦田大型面积推广,本文分析了该类型旱地新品种的特性与遗传组成,提出黄淮麦区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57.
在非灌溉或雨养环境下,采用不同遗传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作亲本,配制一套6×6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组成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各性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效应。其杂种优势大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而优势的方向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反交效应的共同作用。基因非加性效应对优势大小和方向的影响依赖于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反交效应。  相似文献   
58.
冬小麦撒播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撒播栽培技术及其增产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撒播栽培利于冬前幼苗生根增强,提高成穗率;后期单茎绿叶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利于提高粒重;同时具有省力、省工、简化栽培的特点,能实现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