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分析小麦高产品种分蘖成穗的特点,将其划为普通分蘖型、一次分蘖高峰型和主茎优势型三种类型。明确了每种类型的生育特点、群体发展动态、产量结构和相应的配套技术体系。在黄淮麦区小麦高产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才易获高产。同时指出,在黄淮麦区未来小麦超高产育种应以选育一次分蘖高峰型和主茎优势型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32.
广泛适应性高产小麦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黄淮麦区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的10个小麦品种的讨论,阐述了具有广泛适应性高产品种的共同特性,分析了这些品种系谱与遗传基础的特点,提出了系谱杂交育种方法,认为这10个小麦品种可作为下一轮育种的中心亲本,并对如何选育广泛适应性高产小麦品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晋南冬小麦“矮、密、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晋南麦区光、温资源特点和水地麦田一年两茬高产的需要,通过1992~1997年5年的研究,创立了本区小麦“矮、密、早”高产栽培技术。“矮”指选用矮秆品种及矮化管理;“密”指选用多穗型品种及靠穗多夺高产;“早”指选用早熟品种和促早管理,以保证两茬均高产。其关键技术是:以选用矮秆早熟多穗型品种为中心,确保成穗750万穗/hm2左右,加强中后期管理,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34.
黄土高原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晋麦33号、临旱88-3、晋麦47号、临旱93—5等几个在黄淮麦区旱地区试中表现突出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的特性与遗传组成,提出了黄土高原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与模式,即把抗逆性育种与高光效株型的改良相结合。  相似文献   
35.
为了给早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晋麦74号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其生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晋麦74号具有前中期发育快,分蘖早而强,成穗率高形成较多的穗数;穗分化开始早,进程快,抽穗早形成早熟的特点。中后期幼穗发育与籽粒灌浆均较快,其灌浆期长短与对照品种相同,能避开干热风,粒重高而稳定。该品种具有多穗性强的特性,使其具备了播种期范围广和适应性强的栽培特点。  相似文献   
36.
在三种栽培条件下,对临丰116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地覆膜栽培下临丰116具有良好的苗型结构和产量结构,抗旱节水优势强,叶片功能期长,耐高温,抗干热风,抗旱增产;根穗比值大,抗倒伏,不早衰,穗大粒重等特点,该品种是旱地覆膜栽培的最佳配套品种,同时探讨了覆膜栽培配套品种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37.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演变的辈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0年来黄淮区麦区推广各植的15个主要小麦品种的辈序分析,阐述了各辈次的遗传特征及相互关联,揭示了辈序质变的内在因素,探讨了小麦品种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就如何利用这些经验和现有品种基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8.
晋南水地区域化高产小麦品种特性及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山西省南部小麦生产上近10年来推广种植的8个当家品种的讨论,阐述了晋南麦区高产小麦品种的区域化共同特性,分析了8个品种的系谱与遗传组成的特点,由此对选育区域化高产小麦品种的育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40.
小麦撒播栽培技术是为解决水地回茬麦产量低及播种时劳畜力紧张等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简化栽培技术。对此项技术的增产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明确了撒播栽培与常规条播比较 ,具有省工省力和光能利用率高的优势 ,能形成大群体、壮个体 ,增加穗数 ,提高粒重 ,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