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148篇
  150篇
综合类   888篇
农作物   96篇
水产渔业   215篇
畜牧兽医   504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72.
球囊霉素或球囊霉素类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疏水性蛋白。为研究氮沉降对土壤GRSP的影响,选取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带性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采用小车模拟小区试验,通过氮添加来模拟氮沉降,共设置3个氮添加浓度N_1(2.5g/m~2)、N_2(5g/m~2)和N_3(10g/m~2),以裸地(LD)和不添加氮处理CK(0g/m~2)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氮添加后,土壤中总球囊霉素(Total glomalin,T-GRSP)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易提取球囊霉素(Easily extractable glomalin,EE-GRSP)的含量变化在N_3时显著降低(p0.05)。冗余分析表明SOC,C/N、地下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土壤GRSP的主要因素。研究从土壤GRSP角度分析了氮添加对土壤活性物质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未来全球氮沉降背景下土壤质量的变化,加深对土壤生态变化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3.
对兰州市蔬菜基地蔬菜体内Cu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区域土豆、西红柿、茄子、辣椒、豆角、白菜和大葱体内Cu含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兰州市蔬菜基地土豆体内Cu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蔬菜体内Cu含量,西红柿体内Cu含量最低。不同蔬菜基地土豆、茄子、辣椒、豆角、白菜和大葱体内Cu含量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不同蔬菜基地西红柿体内Cu含量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蔬菜体内Cu含量与土壤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此次测定兰州市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体内Cu含量,旨在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重金属元素污染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4.
核桃加工技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项成果是于1990年3月鉴定的项目。本文对核桃资源、技术开发的意义、工艺流程、经济效益和达到的技术水平分别进行了阐述,这对提高核桃产值,促进核桃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贾蓉  曲东  乔莎莎 《农业环境保护》2013,(12):2395-2402
发酵型微生物是铁还原菌中的主要类群,但其发酵产氢过程对铁还原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采用接种水稻土浸提液混合培养的方法对微生物分别利用葡萄糖、丙酮酸盐和乳酸盐为碳源时,Fe(Ⅲ)还原过程中脱氢酶活性变化、培养体系pH、氢气分压及铁还原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发酵微生物脱氢产氢过程与微生物Fe(Ⅲ)还原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2种水稻土浸提液中的微生物均能够以葡萄糖为优势碳源进行脱氢、产氢及还原氧化铁,Fe(OH),可以诱导脱氢酶的产生,利用葡萄糖时脱氢酶活性在厌氧培养的4-6d出现最大峰值,利用丙酮酸盐和乳酸盐时脱氢酶活性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培养的15d和21-22d,脱氢酶活性出现峰值的时间与最大铁还原速率Vmax显著负相关、与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时间zk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脱氢产氢过程中产生的H+导致培养体系pH的变化是影响铁还原过程的主要原因,培养体系pH与体系氢气分压及Fe(Ⅱ)累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产氢时,利用葡萄糖的产氢能力最高,丙酮酸盐次之,乳酸盐最低。Fe(OH)3的加入增加了氢气的消耗量,培养体系氢气分压与Fe(Ⅱ)累积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6.
为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利用根癌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的子叶节进行遗传转化,从影响农杆菌和大豆子叶节外植体双方的因素出发,重点研究共培养阶段培养基的pH值、光照条件和共培养时间三个因素对转化的影响,以寻找适宜农杆菌和外植体的平衡点。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阶段,培养基pH值适宜范围为6.0~6.6,pH值以6.6为佳;提供10~16h·d-1光照均提高了转化效率,与完全黑暗差异显著;延长共培养时间显著提高转化效率,以7~10d为宜。本研究范围内以冀豆12、豫豆22和秦黄小粒12三个基因型大豆获得了较高转化效率,供试的6个大豆品种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PCR和Southern分析表明植酸酶基因phyA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该结果对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晋南牛是我国优秀的地方良种黄牛,为了确定送交国库的该品种的精液品质,我们于1987年8月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晋南牛的细管精液存活时间及不同个体种公牛精液耐冻性进行观察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牛本站用于冷配采精的4号、12号、16号、22号和23号种公牛。 2.细管精液的准备及用量试验前采精  相似文献   
78.
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长沙市芙蓉区近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分析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化发展中集约利用土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9.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笔者对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实践过程、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80.
植酸酶及其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酸(phyticacid)的化学名称是环已六醇六磷酸酯,分子式为C_6H_18O_24P_6,分子量660.08。植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植酸与磷结合形成有机磷化合物植酸磷(phytatephosphorus)。鱼类消化系统内因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导致大量磷的浪费及粪磷排放带来的水环境污染。植酸可形成高度离子化的正磷酸基团,常与Zn~2+、Ca~2+、Mn~2+、Fe~2+以及蛋白质,体内的某些消化酶络合形成络合物,影响鱼类对这些矿物质元素和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及部分营养素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