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1篇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小豆EMS诱变叶形突变体筛选及农艺性状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EMS化学诱变小豆京农6号M3代材料进行筛选鉴定,以期获得有潜力、有价值的变异材料。[方法]利用浓度0.5%、0.9%、1.4%的EMS分别处理小豆京农6号12h和24h,对M3代叶形变异率、变异类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EMS诱变变异叶形突变体223份,占突变体群体总数的18.31%,类型丰富,产生了小密叶、肾形叶、剑叶、鸡爪叶、叶缺刻等叶形突变体。浓度0.9%EMS处理24h,其叶形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且突变频率最高,其变异率分别为4.93%、10.31%、2.69%、8.07%、3.14%。当处理时间相同时,浓度0.9%EMS处理变异类型最丰富,同时表现出一定的高剂量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浓度0.9%浓度0.5%浓度1.4%;诱变时间不同时,处理时间越长,变异率越高,且变异类型也越丰富。综合叶形突变体农艺性状分析,各种突变类型总体表现为小叶肾叶叶缺刻小密叶剑叶鸡爪叶。这表明小叶、肾叶突变体具有株高降低、紧凑直立、多分枝、多荚、单株产量高、百粒重高等优良性状。[结论]该研究筛选的突变体可为小豆育种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小豆根瘤菌接种结瘤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不同的小豆根瘤菌及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接种方式接种小豆推广品种京农5号和京农6号,研究其对小豆结瘤数的影响。根瘤菌BAU73042菌液浓度0.6 OD接种,单株平均结瘤数最多;BAU11017菌株菌液浓度0.2 OD接种,单株平均结瘤数最多。BAU73042侵染京农6号15 min单株结瘤数最多,BAU11017侵染京农5号45 min单株结瘤数最多。菌液浇灌接种方式优于菌液侵染接种;不同品种接种不同根瘤菌的结瘤反应不同。该研究为小豆固氮研究及利用和根瘤突变体筛选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技术对抗除草剂转基因红麻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验证,结果表明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已整合入红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地区3类生产方式下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尔沁地区作为我国荒漠化问题的重要研究区域,其荒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和形成原因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方法,将调查区域分为偏农耕区、偏牧区及农牧混合区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不同的生产方式下该区荒漠化形势依然严峻,若不改变现行不合理生产方式,区域荒漠化形势严峻趋势将难以逆转.从根本上说,近期科尔沁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R小豆新品种(系)DNA指纹图谱构建及亲缘分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鉴定小豆品种基因型的新途径,对不同地区来源的37个新品种(系)和12个品种资源进行了SSR分析。利用7对SSR引物扩增出的22个多态位点,对供试品种(系)进行了区分,初步构建出供试品种(系)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表明,当截值取0.37时,49个小豆材料可划分为7个类群。37个育成品种(系)全部聚在同一类群内,遗传差异相对较小;在育成品种类群内,可划分为8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亚类群,聚类结果与品种(系)的系谱来源相吻合。地方品种资源内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与育成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6.
理化诱变小豆京农6号突变体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小豆品种京农6号种子,分别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0.5%、0.9%和1.4%处理12h和24h)、电子束(100、300、600Gy)、60Co-γ(400Gy)诱变处理,将处理后的种子种于大田,鉴定后代植株性状的变异。观察表明,EMS诱变的变异类型最丰富、60Co-γ射线次之、电子束产生的变异类型较单一。EMS处理小豆以浓度0.5%和0.9%处理24h为宜;0.5%EMS处理的粒色和荚色变异突出,有鲜红、黄白、绿白粒色和黑荚、褐荚、黑褐荚变异;0.9%处理的叶形变异突出,有鸡爪叶、剑叶、肾形叶、小密叶等突变类型;电子束诱变后,M2变异率分别为4.09%、3.64%和2.22%。400Gy60Co-γ射线处理种子,后代变异率为7.23%。通过两年的鉴定筛选,获得937个EMS诱变M3代株系,934个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诱变M2代株系,已得到株高、叶形、叶色、粒形、粒色、荚色、无分枝、多分枝、叶簇生、分枝簇生、光叶、蔓生、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松散、育性、成熟特性等突变体材料1490份。本研究为小豆基因遗传分析、基因定位与克隆及其进一步的基因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为小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19.
在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补贴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现金的优惠政策扶持下,宁南山区乃至中部干旱带苜蓿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仅宁南山区苜蓿留床面积已经突破400万亩,初步实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退耕还草的战略目标。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加工利用、适时收割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保证。本文就苜蓿机械化适时收割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机制等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