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K型不育系K18A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K18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育成的具有粳稻胞质的新质源不育系,具有败良彻底,异交习性优良,可恢性好,配合力高,抗性好和稻米品质优等特点,1999年7月通过四川省成果鉴定,所配组合表现优势强,产量高,熟期早,其中K优817,K优8725,K优8149已于2000年8月通过了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与南亚水稻恢复系资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为引进与利用南亚资源提供参考.[方法]按照NCⅡ设计,将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的37份恢复系材料分别与46A、泸98A和德香074杂交,获得111份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四川泸州和德阳两个环境下,分析8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在两种环境下,8个性状在组合间、恢复系间、不育系间、不育系×恢复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各组合间基因效应确实存在着遗传差异;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这些性状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恢复系对杂种一代性状的影响大于不育系.来自印度和孟加拉的9份材料的有效穗一般配合力在两个环境中都排在前15位.[结论]中国与南亚恢复资源产量性状配合力有一定的差异,印度和孟加拉资源有效穗配合力好于中国资源,中国资源其他性状一般配合力优于南亚来源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5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30个杂交组合,研究籼型杂交稻稻米中重金属Cd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配合力、遗传力。结果表明:稻米中Cd含量有明显的杂种负优势效应;Cd含量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二者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低Cd组合的选育,双亲的遗传改良和组合的评价筛选都很重要。Cd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均较高、相差较小,分别为97.73%和80.10%,说明稻米Cd含量以基因加性作用为主,亲本改良在早期世代选择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泸香618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从复合杂交组合"泸香90B/胜泰1号//金23B"的F4中选择优良单株与K17A杂交和回交转育,育成的一个具有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香型三系优质不育系.2006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生产上用该不育系已组配出多个优质高产组合.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配合力不育系德香074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香074A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优质保持系亲本泸香90B与宜香1B杂交,通过中低世代多点穿梭种植和糙米外观选择选育保持系单株,并作轮回亲本与K17A杂交和回交,育成的一个优质高配合力香型三系不育系,2007年8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以其组配的德优8258和德香4103两个优质高产组合,于2008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新组合德香4103的选育及高产原因初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香4103(德香074A/泸恢H103)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选育的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9%,且稻瘟病抗性和稻米品质均优于对照,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的原因:一是因为日产量的提高而非生育期的延长;二是因为单位面积穗数和单穗重的协同增加,而以单穗重的贡献率更大,其中单穗重的提高主要是千粒重的增加所致。对超级稻的育种路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冬水田杂交中稻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II优7号为材料,通过不同疏穴时期、疏穴规格与施氮处理,研究了超稀栽增产的作用时期、影响因素与施氮方法。结果表明,超稀栽培增产的作用时期是栽秧后第5周以前通过提高成穗率获得大穗而增产,最高苗期是决定成穗率的关键时期;水稻生长中期群体光照条件是影响成穗率和穗部性状的主导因素,该期增施氮肥只有在光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才有效果;在超稀栽培的较小群体下,于最高苗期施氮肥具有降低苗峰、壮苗大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而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新质源不育系K17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育优质的高配合力和高异交率的不育系一直是水稻育种家们的目标。虽然已发现60多种的水稻雄性不育胞质。但在生产上用的水稻雄性不育胞质80%以上属野败型^[1],单一类型不育系的长期使用,潜伏着病虫害爆发的危险。因此选用多种类型的不育系,尤其是优质高产、高配合力的不育系,选  相似文献   
19.
水稻小穗簇生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穗簇生稻是发生于水稻穗部的一种突变体,复粒稻属于簇生稻的一种类型,为了进一步明确复粒稻中所含簇生基因Cl的遗传机理,本研究利用复粒稻与日本晴、R8258、H103、泸恢99配制4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F2分离群体,对F1、F2群体进行簇生性状的形态观察与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群体表现部分显性,F2群体出现3:1显隐性状分离,这表明该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Gramene数据库查得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695对SSR标记对复粒稻与日本晴,复粒稻与R8258两个杂交组合的F2群体进行了分析,发现第6染色体的RM454、RM20300、RM7434和RM162与Cl基因连锁,距离Cl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5cM,1.19cM,4.29cM和4.33cM。根据Gramene网站上这几个引物已测得的遗传位点,将Cl基因定位于RM20300和RM7434之间。这为C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水稻航天衰老突变体基因psl2的表型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是水稻的源器官。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对水稻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我单位在参加农业部实践8号卫星航天育种工程的空间辐射诱变籼稻(Oryza sativa L.indica)泸恢H103中得到一叶片早衰突变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早衰叶突变体表现的特点是:抽穗期前心叶抽出时,先前抽出的倒4叶片就开始变黄衰老,抽穗初期时先前抽出的倒3叶表现衰老,抽穗后期先前抽出的倒2叶表现衰老,灌浆期剑叶表现衰老,完全成熟时剑叶完全衰老死亡。利用该突变体分别与其野生型泸恢H103、R527、R602杂交,获得F1及其衍生的F2群体,对早衰叶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遗传分析表明由一隐性核基因psl2控制。本研究为最终定位和克隆目标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