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56篇 | |
综合类 | 99篇 |
农作物 | 1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7篇 |
园艺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LAI)和株高都有较大的影响,影响的严重程度与水分胁迫水平相一致。处理组水稻平均分蘖数、LAI、株高分别比对照低28%、26.6%、14.4%。由于分蘖期水分胁迫抑制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了水稻分蘖的发生与生长,最终导致单位面积的有效穗不足、穗粒数低而严重影响产量,处理组平均产量比对照低29.5%。 相似文献
62.
采用室内模拟方式,探究温度、水分及冻融交替对锌施入黑钙土后有效锌含量及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10 d时,30℃时土壤有效锌含量比-10℃时有效锌含量分别高16. 4%(20%含水量)和8. 3%(10%含水量)。冻融作用会加剧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经20个冻融周期处理后的土壤有效锌含量比未经冻融土壤降低1. 6%。温度及水分会对土壤锌形态转化产生影响,210 d时,30℃时交换态锌含量比-10℃时高出25. 2%(20%含水量)和6. 6%(10%含水量);碳酸盐结合态锌含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10%含水量时降幅更为明显;温度和含水量的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机结合态锌及残渣态锌的含量。冻融作用会促进土壤锌趋于稳定化。这说明,黑钙土缺锌易发生于低温、湿度大的土壤环境中;冻融交替作用会降低土壤有效锌含量,促使锌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63.
64.
雏鹅是指4周龄以内的苗鹅。初生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抵抗力较弱,且其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就必须过好育雏关。1育雏方式雏鹅育雏方式大致有3种,即垫草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我国多采用垫草平养这种方式,现提倡采用网上平养,既卫生,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于大群育雏和天气寒冷的地方采用给温育雏;小群育雏和气候较暖和的地方可采用自温育雏。2育雏的准备育雏前准备好育雏室及育雏用具,在进雏前,全面检查,及时修补破损处,室内要灭鼠,育雏舍在进雏前要彻底清扫,关… 相似文献
65.
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养好鹅的基础,决定着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一旦育雏管理出差错,将会造成鹅大小不均,生产周期延长,生产成本加大,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笔者在2005年上半年对我市规模养鹅大户的育雏方式做了专门调查,发现规模养鹅户多采用层叠式网上育雏,取代了传统的平面育雏方式。1层叠式网床的结构与煤炉网床主体框架多采用木头结构,底层离地面65~70cm高,每张框架上下可设3层硬质塑料网(多者4~5层),每层长285cm、宽70cm、高55cm,每层塑料网又隔成3小格,周围用20cm高的竹条作围栏,每层硬质塑料网的底部用木条增强塑料网的承重力,同… 相似文献
66.
67.
不同利用方式黑钙土有机碳组分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以东北黑钙土区的天然草地、人工林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0 cm土体中不同土层样品(A、AB、Bk、BC和C层),测定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轻组有机碳(LFOC)和重组有机碳(HFOC)含量。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SOC、LFOC和HFOC主要分布在A层,但草地WSOC含量在Bk层最多(0.27 g/kg)。由A~C层,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组分有机碳含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但减少程度明显不同,天然草地缓慢减少,人工林地急剧减少,耕地逐渐减少。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开垦为耕地后,均造成土壤有机碳及组分有机碳含量减少,WSOC减少34%和48%,LFOC减少20%和37%,HFOC减少7%和5%,SOC减少10%和16%。草地转换为林地和开垦为耕地后,WSOC/SOC、LFOC/SOC显著降低,但HFOC/SOC却提高,说明草地被开垦后活性有机碳含量快速下降。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层对SOC、WSOC和LFOC具有显著影响,且对SOC和HFOC叠加效应较强。同时,土壤理化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SOC、WSOC、LFOC和HFOC。应制定合理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保护自然草地免遭破坏,减少土壤有机碳流失,发挥草地生态系统碳固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在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Landsat TM影像,利用研究区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实测数据,对两种可以反映地表湿度的指标归一化差异湿度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Moisture Index,NDMI)和缨帽变换的湿度分量(Tasseled Cap Wetness,TCW)在西藏低植被覆盖区土壤湿度的监测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0~5 cm、10 cm和20 cm深度处,NDMI与土壤湿度实测值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181、0.6853、0.5764,TCW与土壤湿度实测值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586、0.5101、0.5628。此外,NDMI、TCW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但NDMI对土壤湿度变化更加敏感。通过对比NDMI与TCW反演结果的空间分布情况也表明,NDMI对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更好的区分能力,尤其是在高海拔的低植被覆盖区。该研究可为高原低植被覆盖区土壤湿度监测方法的选择与误差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以第二松花江干流为对象,研究其底泥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差异,同时分析底泥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与岸边土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底泥与岸边土壤在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有机碳分配和腐殖质组成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岸边土壤对底泥的有机碳组成和分布有显著贡献。底泥的中央粒径呈现上游高、下游低的特点,抚松底泥中央粒径为200μm,吉林底泥中央粒径在70μm左右,榆树、松原底泥中央粒径在50μm左右;底泥的有机碳和腐殖酸含量也表现出上游高于下游的特点。底泥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砂粒复合体为主,黏粒、粉粒复合体含量次之;并且随着复合体粒径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减少。底泥HA/FA均大于1,从上游至下游表现为抚松>吉林>榆树>松原;底泥HA/FA均小于岸边土壤。 相似文献
70.
农田土壤动物是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探讨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土壤及不同经纬度分布对于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于2010年5月到10月对吉林省内由南向北的农田土壤采集土壤动物,共获取土壤动物4854只,分别隶属于3门7纲18目。优势类群为真螨目(A)和弹尾目(C)。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内土壤动物的分布由南到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