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稻草和苜蓿不同组合对山羊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只3月龄、体重(14±2)kg的波尔×徐淮杂交山羊,随机均分至3组,试验羊分别采食青贮:稻草:苜蓿为3∶1∶0(A组)、1∶1∶2(B组)、2∶0∶2(C组)。预试期7 d,正试期112 d。结果表明:C组背肌系水力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股肌剪切力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系水力显著高于A组(P<0.05),A、B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背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A、C组股肌与臂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臀肌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A、C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C组血液中总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白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球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102.
建立沼液安全施用研究方法,探究沼液在不同酸度的土壤中对小麦作物的安全施用阈值,为沼液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分析沼液成分,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对小麦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组分,进而确定各成分最高浓度。结果说明:1)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酸性土壤、无机离子在碱性土壤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2)VFAs主要以分子形式抑制小麦生长,VFAs在小麦分蘖期比越冬期更明显抑制小麦生长,温度高促进VFAs水解为分子;3)由于碱性土具有更强的保盐能力,小麦生长易受无机离子影响;4)无机离子主要成分为氮、磷、钾,按照测土配方施用不影响小麦生长。沼液施用至酸性土壤需控制VFAs浓度,pH值7.5的土壤沼液播后底肥、分蘖期至苗期、分蘖后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追肥的VFAs浓度分别不超过45 mmol·L-1、11 mmol·L-1、23 mmol·L-1、30 mmol·L-1、18 mmol·L-1,且土壤pH值越低,VFAs安全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沙棘果肉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近缘高油品系‘TF2-36’和低油品系‘杂56’果肉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qRT-PCR技术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在近缘高低油果肉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油脂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沙棘果肉含油率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TF2-36’的果肉含油率一直高于‘杂56’;(2)GPD1、DGAT1和DGAT2基因在‘TF2-36’果肉发育期间中均有明显高于‘杂56’的表达量峰值,但GPD1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快速合成期,DGAT1和DGAT2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稳定积累期。GPD1在发育前期高表达,促进合成更多的TAG前体G3P,而DGAT1和DGAT2在发育后期高表达,则促进了TAG的高积累。[结论]沙棘果肉高油脂积累源于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的协同高表达,研究结果为理解沙棘非种子组织(果肉)油脂合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微生物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可直接添加至饲料中,或作为酶制剂、氨基酸等发酵制品的生产菌株。微生物菌株的耐药性、产抗菌药物、产毒能力和致病性等特征直接影响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本文系统综述了欧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发酵制品生产菌株的管理、安全性评价要求和技术方法,为我国饲料添加剂用微生物菌株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棉秆的充分利用对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微生物发酵之后的棉秆,粗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有所下降,而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都有所提高。在对发酵棉秆饲料资源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发酵棉秆饲料资源收获、加工利用新技术及新工艺的研究和示范推广,提出发酵棉秆饲料高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有力地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畜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艾纳香作为传统的民族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在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流传甚广,其具有抗炎、杀菌等功效。据记载艾纳香属中有10到15个种可以入药,为了加强对其合理的使用,了解10种艾纳香属药用植物中的共有或特征性化学成分与植物类群间的关系,探讨其演化规律,该文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分别以甲醇为提取液,二氯甲烷∶丙酮=(12∶1)为展开剂和乙酸乙酯为提取液,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3∶1∶0.5)为展开剂进行成分展开,进行了初步的化学分类研究,并以TLC图谱中斑点的Rf值为依据,采用SPSS系统进行聚类分析。TLC结果表明:10种艾纳香属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较多且存在差异,薄层色谱图(甲醇提取物)中Rf=0.4处斑点出现较为集中,其中以艾纳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较多,推测艾纳香属药用植物中的基源物种。且部分样品在此色谱条件下显现出易于识别的特征性斑点,可用于艾纳香品种的鉴识。该研究初步确定了这几种艾纳香属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为寻找到艾纳香的药用替代品及后续艾纳香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紫斑牡丹种子C18不饱和脂肪酸的高积累与相关基因SAD、FAD2、FAD3、FAD7和FAD8表达间的关系,以四个不同发育时期(6月20日, 7月7日, 7月17日和7月27日)的种子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种子中的表达差异对种子油脂中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种子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4.09%,其中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占93.84%;不同种子发育期的油酸和亚麻酸呈一直上升趋势,而亚油酸则呈一直下降趋势;(2)种子发育过程中,KAR基因的持续上调表达合成了更多的C16:0-ACP;FATB和Δ9D基因下调表达,分别减弱了C16:0-ACP向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转化,KASⅡ基因的高表达促进了C16:0-ACP向C18:0-ACP的转化,为C18脂肪酸合成提供了充足原料;(3)种子发育过程中,SAD基因持续上调表达加快了种子中油酸的合成积累;FAD2基因表达量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保证了种子油脂亚油酸占比一直在20%以上;发育初期FAD3基因表达量和发育末期FAD8基因表达量的迅速上升,加快了亚麻酸的合成。紫斑牡丹种子C18不饱和脂肪酸的高积累主要来源于SAD、FAD2、FAD3和FAD8基因的协同高表达。这为理解种子油富集碳18不饱脂肪酸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木本油料油脂脂肪酸组份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玉米田出现空杆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玉米田出现空杆的五大原因,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指导玉米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