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23篇 |
免费 | 892篇 |
国内免费 | 16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45篇 |
农学 | 1565篇 |
基础科学 | 1021篇 |
2076篇 | |
综合类 | 6489篇 |
农作物 | 1081篇 |
水产渔业 | 687篇 |
畜牧兽医 | 2788篇 |
园艺 | 1105篇 |
植物保护 | 10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337篇 |
2022年 | 810篇 |
2021年 | 808篇 |
2020年 | 786篇 |
2019年 | 748篇 |
2018年 | 514篇 |
2017年 | 804篇 |
2016年 | 578篇 |
2015年 | 827篇 |
2014年 | 791篇 |
2013年 | 977篇 |
2012年 | 1290篇 |
2011年 | 1333篇 |
2010年 | 1148篇 |
2009年 | 1065篇 |
2008年 | 1060篇 |
2007年 | 1044篇 |
2006年 | 821篇 |
2005年 | 690篇 |
2004年 | 419篇 |
2003年 | 304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268篇 |
2000年 | 286篇 |
1999年 | 237篇 |
1998年 | 172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72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灌溉水源是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能否有效开发的关键。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为北方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该研究考虑北方地区已建、在建及规划的供水工程,基于自然适宜、利用高效、发展稳定三方面评价准则,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开展了雨养情景和供水灌溉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雨养农业情景下,北方地区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别为2.9万、1.0万和0.6万km2。灌溉农业情景下,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明显增加,勉强适宜(Ⅱ级)、中度(Ⅲ级)和高度(Ⅳ级)适宜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将分别达到5.4万、7.6万和6.5万km2,主要集中于新疆、内蒙古和甘肃3省(自治区)。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及国家水网工程效益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温度和外源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江苏地区常见的8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砷[0(As0)、0.5(As0.5) 和1 mg?L-1(As1)]和模拟不同温度[白天/夜晚分别为30 ℃/25 ℃(T0)和35 ℃/30 ℃(T1)],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了发芽和苗期培养试验,并分析了8个品种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砷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外源砷对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3.69%~43.34%和28.14%~52.88%。 而温度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与水稻品种有关。在T1处理下,盐两优1618的发芽率、芽长和活力指数均优于其他品种。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显著降低了不同品种水稻的芽长(P<0.05)。与T0As0相比,T1As1使水稻芽长显著降低5.66%~43.34%。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显著受到温度和外源砷的单一因素的影响。与T0As0相比,T0As1处理使水稻根系活力降低3.01%~58.21%。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抑制了水稻根长和根系活力,其中T1As1使水稻根系活力显著降低53.80%~89.01%。不同品种水稻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在相同温度或外源砷处理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盐两优888的苗高和根系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水稻茎叶砷含量在外源砷处理下显著增加,在增温处理下却降低。与单一的砷处理相比,温度和外源砷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稻茎叶的砷含量。综上可知,温度和外源砷影响水稻的生长及砷吸收,但水稻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盐两优888和盐两优1618在增温和外源砷共存条件下的种子萌发和生长状况优于其他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甘肃东方蜜蜂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甘肃2个不同样点的4群东方蜜蜂发现,甘肃蜜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蜜蜂个体增大、体色变深,具体是:前翅长、前翅宽、背板3,4宽;后腿长、蜡镜长、蜡镜宽、蜡镜间距、腹片3,6的长和宽逐渐增加;背板3,4、小盾片的色素度逐渐加深。这些均具有生态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究减氮对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为华北地区麦玉轮作农田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 2个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量(纯氮 300 kg·hm-2,N2)、减氮 20%(纯氮 240 kg·hm-2,N1),提取土壤DNA,用nirS(细胞色素cd1-亚硝酸还原酶)、nirK(Cu-亚硝酸还原酶)引物扩增后采用MiSeq PE300测序技术,研究施氮量对麦玉轮作农田土壤性状及nirS、nirK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处理nirS、nirK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nirS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高于nirK。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反硝化细菌物种组成。减氮对nirS、nirK反硝化细菌门水平及nirK纲水平物种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nirS反硝化细菌Deltaproteobacteria(δ-变形菌纲)相对丰度;减氮显著影响nirS、nirK属水平物种组成。硝态氮、速效磷、pH值是影响土壤nirS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主要环境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nirK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适量减氮不影响反硝化细菌α-多样性,但显著影响反硝化细菌属水平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减氮主要是通过影响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南方水稻工厂化田间育秧水肥药人工管理作业中存在的灌溉均匀性差、化肥和农药浪费以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水稻田间育秧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阐述了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为控制核心,构建了注肥量在线调控及整机变量喷灌控制系统。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对装置喷灌均匀性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应用单目标优化方法对喷灌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验证试验,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干管入口水压0.20 MPa、球阀开度90°、喷头喷角80°,此时装置的喷灌均匀性为92.69%;构建了氯化钾肥液质量浓度与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值的线性模型,开展了装置变量灌溉施肥性能试验,3种喷灌等级下各作业区的肥液EC值分别为1.65、1.66和1.68 mS/cm,平均喷灌强度分别为900.85、1092.04和1263.67 mm/h,施肥均匀系数分别为85.21%、87.86%和91.62%。采用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开展水稻育秧田间管理试验,华航51常规稻和广8优165杂交稻的秧苗长势均匀度均高于95%,成毯性良好,各项素质指标满足机插作业要求。所设计的水肥药变量喷灌装置能够满足水稻田间育秧水肥药变量喷灌作业要求,对提高水稻工厂化田间育秧机械化水平、保证秧苗质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箱式路面体系车辆通过性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评价机械化路面器材对车辆安全通行的保障能力,根据箱式路面器材的结构和受力特点进行结构简化,探讨铰接箱式路面体系与土壤相互作用模型。在沉陷计算的基础上分析集中载荷和均布载荷条件下行驶阻力和挂钩牵引系数的计算公式,提出铰接箱式路面体系车辆通过性评判方法,分析了附着系数、地基参数、结构尺寸对路面器材车辆通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附红细胞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地区的流行情况,接诊呼和浩特托县地区某东佛里生奶绵羊养殖场病例,该场近一周多圈舍出现产奶羊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瘫软、食欲减退或废绝等症状,有出现症状1 ~ 2 d迅速死亡病例,也有使用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联用结合补液治疗1周无好转或死亡病例,死亡总数超8只,仍有10余只相似症状正在接受治疗。经现场剖检、圈舍环境调查、样品实验室检测,结合临床诊疗,确诊此次疫情为奶绵羊附红细胞体病,且周边羊养殖场(户)羊只也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说明附红细胞体在托克托县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兴安盟自然概况,论述了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必要性,进行了重点火险区划分,提出工程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模式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发生规律的影响,2023年在山东省大豆单作田中进行诱捕效果试验,筛选诱捕效果最好的诱捕器对黄淮海地区山东、河南和安徽3个省6个市不同种植模式下点蜂缘蝽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风叶型诱捕器对点蜂缘蝽的诱捕效果最佳。在大豆单作田内点蜂缘蝽的发生高峰期为7月中旬—8月中旬,此时大豆正值盛花-始荚期。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田内点蜂缘蝽的发生动态与大豆单作田的无明显差异,但点蜂缘蝽发生数量及高峰期发生时间可能与杀虫剂的施用时间和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