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角帆蚌外套膜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cDNA文库EST序列,通过BLAST分析注释基因功能,发现35个与免疫防御功能相关的基因。根据其功能,这些免疫相关基因可划分为7类,即细胞免疫过程(2个)、蛋白酶和蛋白酶调节子(9个)、压力蛋白(7个)、抗菌肽(5个)、溶酶体酶(2个)、粘着蛋白(3个)及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7个)。免疫相关基因在三角帆蚌外套膜中的广泛表达表明外套膜是重要的免疫组织。该研究为三角帆蚌外套膜分子免疫机理研究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2.
三角帆蚌、池蝶蚌及杂交F1代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三角帆蚌、池蝶蚌作为亲本进行自交与杂交,获得了4群体F1。对实施手术无核插片手术后1年、2年、3年的4群体F1的养殖效果与育珠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年龄组育珠性能方面,反交F1>池蝶蚌>正交F1>三角帆蚌,且反交F1具有显著杂交优势;正交F1在壳长、成活率方面具有一定杂交优势,其它方面指标均低于池蝶蚌,略高于三角帆蚌。实施插片手术3年的反交F1较同龄的三角帆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31.96%,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2.71倍,成活率提高20.14%;较同龄的池蝶蚌每只蚌平均产珠重量增加14.95%,大规格珍珠(Φ>8 mm)比例增加54.01%,成活率提高10.14%。 相似文献
3.
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日本沼虾13对中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1个群体中共有118个位点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杂合不足且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均小于0.658,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瓦埠湖、焦岗湖群体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高塘湖群体相对较低;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群体偏离了突变-漂移平衡,呈现出遗传多样性下降的趋势,说明群体即将或曾经经历瓶颈效应;群体间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11 6),且没有形成显著的遗传结构,在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可视作一个单元,这为日本沼虾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研究亮点:日本沼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本研究分析了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现淮河安徽段日本沼虾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且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提出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可视为一个单元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OPJ和OPM两组40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地理群体及诸暨养殖蚌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其中12个引物的扩增结果具有丰富的群体多态性,多态率为55.6%~80%。群体内遗传相似度大小依次为:鄱阳湖(0.8889),太湖(0.8694),洞庭湖(0.8111),诸暨(0.7746),洪泽湖(0.7348),巢湖(0.7185)。依据群体间遗传距离指数及分子系统树,表明洞庭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亲缘关系最近,鄱阳湖群体则与巢湖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诸暨人工养殖群体与鄱阳湖和巢湖的群体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针杂交筛选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BAC基因组文库,利用引物步移的方法对阳性克隆BAC047 K12进行序列测定,得到2 815 bp的SCYA126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SCYA126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SCYA126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2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包含TATA框启动子序列和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另外,根据与GenBank接收号为BM029630的EST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SCYA126基因组中的内含子没有被剪接,导致翻译后可能产生N端部分缺失的SCYA126蛋白。在胰脏和肝脏中确认了高表达的包含内含子的mRNA的存在,而且其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正常剪接的SCYA126mRNA。[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7]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针杂交筛选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BAC基因组文库,利用引物步移的方法对阳性克隆BAC047_K12进行序列测定,得到2815bp的SCYA126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SCYA126基因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拼接的序列与SCYA126 cDNA序列完全一致,编码9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和2个不相邻的半胱氨酸,为典型的CC趋化因子亚家族成员;其上游调控序列包含TATA框启动子序列和一些与免疫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另外,根据与GenBank接收号为BM029630的EST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SCYA126基因组中的内含子没有被剪接,导致翻译后可能产生N端部分缺失的SCYA126蛋白。在胰脏和肝脏中确认了高表达的包含内含子的mRNA的存在,而且其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正常剪接的SCYA126mRNA。 相似文献
7.
通过RACE技术、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原位杂交和17β-雌二醇注射来探究17β-HSD11基因在三角帆蚌性腺发育和性激素合成中的表达特性和作用。结果显示:17β-HSD11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34 bp, 其中,5'' UTR 40 bp,开放阅读框(ORF)923 bp,3'' UTR 171 bp,编码307个氨基酸。17β-HSD11基因在肝胰腺、性腺中表达量较高,且卵巢极显著高于精巢。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雌性三角帆蚌卵母细胞、滤泡膜和卵膜上均存在杂交信号。注射不同质量浓度17β-雌二醇之后发现17β-HSD11基因在雌雄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被抑制,其中:低质量浓度注射后,17β-HSD11基因的表达量在卵巢中下降33.38%,在精巢中下降37.74%;而高质量浓度注射后,17β-HSD11基因的表达量在卵巢中下降57.78%,在精巢中下降61.31%。由此推测17β-HSD11可能与三角帆蚌性腺发育和雌激素合成相关。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淡水珍珠种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淡水珍珠生产国,其产业和种业发展分为4个时期,本文综述了不同时期产业和种业发展特点。第一发展时期,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天然水域苗种供不应求,淡水珍珠蚌种质资源破坏严重;第二发展时期,突破淡水珍珠蚌人工繁殖技术,确定三角帆蚌与褶纹冠蚌为我国最佳淡水育珠蚌,淡水珍珠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三发展时期,民营珍珠企业发展迅速,促进淡水珍珠养殖和苗种生产商业化,淡水珍珠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至今,进入提高珍珠产量向提高珍珠质量转型期。目前,淡水珍珠蚌苗种生产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户自繁自养模式仍占较高比重,苗种生产工业化程度较低。在种质创新与利用方面,种质资源评价、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等工作逐步开展,但现代育种技术应用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突出。最后,根据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要求,展望了我国淡水珍珠种业现代化、商品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淡水珍珠种业乃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首次克隆了三角帆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 804 bp,包含112 bp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1 303 bp的3′UTR和1 38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区共编码462个氨基酸,推算的分子量约为52.7 ku,理论等电点为6.35。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有一段CAT氨基酸高度保守的催化位点序列FDRERIPERVVHAKGAG。三角帆蚌CAT基因有12个与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sp107、His153、Phe157、Ser160、Arg162、Asn172、Try174、Lys196、Val261、Trp262、His264和Try317,其中第261位和第264位的氨基酸在不同物种间有所区别。比对结果得到的三角帆蚌C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软体动物的CAT基因相似性高达99%,与虾类、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CAT基因相似性也达到98%~99%,可推断属于CAT3。利用CAT基因推断得到的氨基酸序列构建NJ系统树,分析显示三角帆蚌首先与软体动物聚在一起,再与虾类聚在一起,然后依次与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聚在一起。荧光定量结果显示,CAT基因在三角帆蚌的7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肾中的表达量极低,在血液中表达呈上调趋势且明显区别于其他组织,在另外5个组织中总体上呈现不统一的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 相似文献